发聋振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出处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聩。”
例子出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基础信息
拼音fā lóng zhèn kuì
注音ㄈㄚ ㄌㄨㄥˊ ㄓㄣˋ ㄎㄨㄟˋ
繁体發聾振聵
正音“聩”,不能读作“guì”。
感情发聋振聩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唤醒麻木的人。
辨形“振”,不能写作“震”。
近义词醍醐灌顶、发聩振聋
英语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好的,下面是一篇关于成语“发聋振聩”的语文讲解文章:
---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成语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不仅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一个非常生动且富有力量感的成语——“发聋振聩”。
### 一、字面含义
首先,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成语。“聋”指的是耳朵听不见,“聩”则是指耳鸣或听力严重下降的人。从字面上理解,“发聋振聩”意味着能够使聋子听见声音,让耳聋的人重新获得听力。
### 二、引申意义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发聋振聩”并非仅限于字面意思。它被用来形容言论或文章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能够唤醒那些迷茫、麻木或失去辨别能力的人们,使他们重获清晰的思考和正确的判断。简而言之,就是用强有力的声音打破沉默,唤醒沉睡的心灵。
### 三、成语出处
这一成语最早出自汉代文学家刘安的《淮南子·原道训》:“夫耳目聋瞆,则视听不察;心志惛乱,则是非不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耳朵和眼睛失聪,那么人就无法正确地感知外界;如果心智混乱,那么人就难以分辨是非。由此可以看出,“发聋振聩”的本意是通过某种方式让人恢复正常的感知能力和清醒的思维状态。
### 四、应用示例
在日常生活中,“发聋振聩”常被用于描述那些具有深刻见解或强烈影响力的言论。例如,当某位社会活动家发表了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并促使政府采取行动时,我们就可以说这篇文章具有“发聋振聩”的效果。它不仅唤醒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推动了实际行动的展开。
### 五、总结
总之,“发聋振聩”是一个非常有力量感的成语,它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需要一种能够穿透心灵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来自知识的光芒,也可以来自正义的声音,它能够唤醒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
希望这篇讲解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发聋振聩”这一成语。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明若观火(意思解释)
- 反哺之私(意思解释)
-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意思解释)
- 扫地出门(意思解释)
- 河鱼腹疾(意思解释)
- 玩世不恭(意思解释)
- 拂袖而去(意思解释)
- 东扶西倒(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绊脚石(意思解释)
- 将寡兵微(意思解释)
- 弟子孩儿(意思解释)
- 尘外孤标(意思解释)
- 有血有肉(意思解释)
- 螓首蛾眉(意思解释)
- 理直气壮(意思解释)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轻重缓急(意思解释)
- 认贼作父(意思解释)
- 不宁唯是(意思解释)
- 洗耳恭听(意思解释)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释)
- 华不再扬(意思解释)
- 纵横四海(意思解释)
- 大势所趋(意思解释)
※ 发聋振聩的意思解释、发聋振聩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初生之犊不畏虎 |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
绿林大盗 | 指聚集山林的强盗。 |
残花败柳 |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
囊萤映雪 |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
自我批评 |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
戒骄戒躁 | 戒:警惕;防备;躁:性急;警惕骄傲;防备急躁。 |
浪费笔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生龙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
奇才异能 |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
抛砖引玉 |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
归十归一 | 谓有条有理。 |
民不畏死 |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扶摇直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
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进谗害贤 |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美人迟暮 |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
一刹那 |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
刚愎自用 |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
霜露之悲 |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无计可施 |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
饿殍遍野 |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