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ànghòupào

放马后炮



放马后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马后炮,可是迟了。”

例子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的当前的阶级斗争》:“切忌不要使问题成了堆,才来一个总结,放马后炮。”


基础信息

拼音fàng mǎ hòu pào

注音ㄈㄤˋ ㄇㄚˇ ㄏㄡˋ ㄆㄠˋ

繁体放馬后炮

感情放马后炮是贬义词。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谜语事后诸葛亮

近义词事后诸葛亮

英语start firing after the enemy has gone

德语Bemerkungen machen,wenn es zu spǎt ist(verspǎteter Rat)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放马后炮:一个容易被误解的成语 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到困惑的成语。其中,“放马后炮”就是一个常常引起误会的成语。它并非字面意思上的“在马后面放炮”,而是一个富有深意且内涵丰富的表达。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一、成语释义 “放马后炮”是比喻事情发生之后才发表意见或采取行动,已经失去了时效性,没有实际意义。它强调的是时间上的滞后性和行为上的无用性。就像在战争中,如果士兵们在敌军已经撤退之后才发射炮弹,那么这些炮弹就失去了打击敌人的作用,只能成为一种徒劳的行为。 二、成语来源 关于“放马后炮”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与古代军事活动有关。据说在古代战争中,为了防止敌方骑兵突袭,军队会在战马的后部安装一种名为“炮”的装置。这种装置在战马奔跑时会发出巨大的声响,从而起到震慑敌人、扰乱敌方视线的作用。然而,如果敌人已经远离或者战斗已经结束,再使用这种装置就显得毫无意义了。因此,“放马后炮”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用来形容那些事后的、无用的行为。 三、成语用法 1. 在个人生活中,“放马后炮”可以指一个人在事情发生之后才说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这往往会被认为是没有责任感的表现。 2. 在工作中,“放马后炮”则可能指员工在项目结束后才提出改进意见,这不仅无法弥补已有的问题,还会给团队带来负面影响。 3. 在社会现象中,“放马后炮”可以用来批评某些媒体或公众人物在事件发酵之后才发表评论,这样的言论往往会被人质疑其真实性和公正性。 四、成语辨析 值得注意的是,“放马后炮”与“事后诸葛亮”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放马后炮”更侧重于行为上的滞后和无效性,而“事后诸葛亮”则更多地指那些在事情发生之后才表现出高明见解的人。因此,在具体语境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表达。 五、成语小结 总而言之,“放马后炮”是一个生动形象且富有警示意义的成语。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及时行动的重要性,避免在关键时刻因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之后才去抱怨或指责他人。

放马后炮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放马后炮的意思解释、放马后炮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双栖双宿 宿在一起,飞在一起。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铁郭金城 比喻设防坚固的城池。
走马观花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先声夺人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直截了当 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天昏地暗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如法炮制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指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胆寒发竖 形容恐怖之极。
肝胆过人 胆量超过一般人。比喻有勇气,有血性。
咄咄逼人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止于至善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到此为止 以这里为界限。
触目皆是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姹紫嫣红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不得而知 得:能够。无从知道。
神采奕奕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谠言直声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鸿儒硕学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经史百子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