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ānguān

发怒穿冠



发怒穿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三国 魏 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基础信息

拼音fà nù chuān guān

注音ㄈㄚˋ ㄋㄨˋ ㄔㄨㄢ ㄍㄨㄢ

繁体發怒穿冠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发怒穿冠:一个古老而生动的成语故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流传久远、意义深刻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还反映了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发怒穿冠”。它虽然不像其他一些成语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背后的故事却非常引人入胜。   “发怒穿冠”这个成语源自于《左传·宣公十二年》,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的一段历史。楚庄王平定了内乱后,决定攻打郑国,以示威严。在出征前的宴会上,一位名叫潘尪的大臣突然发怒,他站起来说:“我听说大王此次出征是为了惩罚郑国的不敬之罪,然而现在却在宴会上饮酒作乐,这实在是有失君王应有的威严。” 潘尪越说越激动,竟把头上的帽子都扯了下来,扔在地上。楚庄王见状,并没有生气,反而赞赏了潘尪的直言不讳,认为他是真正的忠臣。于是,他当即命令侍从取来一顶新的帽子,亲自为潘尪戴上,以此表彰他的忠诚。   这个成语中的“发怒”,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愤怒或暴躁,而是指潘尪在面对国家大事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穿冠”则是指楚庄王为潘尪重新戴上帽子的行为,象征着对忠臣的尊重和奖励。整个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忠诚和正义的重视,以及君主对于敢于直言的大臣的宽容与赏识。   在现代社会,“发怒穿冠”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勇敢表达自己观点的态度,尤其是在面对不公正或需要改变的情况时。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当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因一时冲动而伤害他人感情或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潘尪那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以及楚庄王那种虚心纳谏、奖罚分明的领导风范。   总之,“发怒穿冠”这一成语不仅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更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人生态度。通过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并将其运用到当今社会的各种情境之中。

发怒穿冠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发怒穿冠的意思解释、发怒穿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武不善作 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
天旋地转 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
众多非一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结党营私 营:谋求。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
断断续续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劳民伤财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珠宫贝阙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不得而知 得:能够。无从知道。
海底捞月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民不畏死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妻儿老小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饱食暖衣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骨肉之亲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异途同归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有血有肉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胡子拉碴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公子哥儿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平地一声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千家万户 众多人家。
性命攸关 攸:所。形容事关重大,非常紧要
妙语连珠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刮目相看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可有可无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
忘乎所以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悲不自胜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