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驩弹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出处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薛邑闻歌,揖冯驩于弹铗;夷门命驾,顾侯嬴于抱关。”
例子清·蒲松龄《赠毕子韦仲》诗:“博士乘车依卾、杜,冯驩弹铗志平原。”
基础信息
拼音féng huān dàn jiá
注音ㄈㄥˊ ㄏㄨㄢ ㄉㄢˋ ㄐ一ㄚˊ
繁体馮驩彈鋏
感情冯驩弹铗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冯生弹铗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冯驩弹铗:士为知己者用的情怀与智慧》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故事被凝练成成语,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冯驩弹铗”便是这样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深刻内涵的成语。
一、成语出处
“冯驩弹铗”的故事源自《战国策·齐策四》。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广招天下贤士,门客众多。冯驩就是其中一位。他初到孟尝君门下时,身份卑微,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表现。然而,他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引起孟尝君的重视——弹铗而歌。
二、成语含义
从字面来看,“冯驩”是人名,“弹铗”是指敲击剑把发出声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希望得到赏识和重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冯驩通过弹铗唱出自己的需求和志向,表达自己不甘于默默无闻,渴望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所依附之人(孟尝君)有着一定的期待,希望能遇到真正的伯乐,给予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
三、背后的人物形象
1. 冯驩
- 他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人。他深知在众多门客之中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他没有选择直接向孟尝君索要待遇或者展示自己不成熟的才能,而是巧妙地用弹铗唱歌这种看似有些奇特但又引人注意的方式。他的歌声里包含着对生活的诉求,如“长铗归来乎!食无鱼”,这并不是简单的物质要求,更是一种试探孟尝君是否真正重视人才的态度。他懂得把握机会,当孟尝君满足了他的要求后,他又继续弹铗唱出更高层次的需求,直到孟尝君真正认识到他的价值。
- 冯驩还是一位有远见卓识之人。他在孟尝君失势的时候,不顾他人的眼光,依然坚定地追随孟尝君,并且凭借自己的智慧为孟尝君谋划,帮助他重新获得地位。例如,他前往薛地替孟尝君收债,在收回百姓的信任之后,又烧毁债券,为孟尝君赢得了民心。这一系列举动都展现出他是一个有谋略、忠诚且目光长远的人才。
2. 孟尝君
- 孟尝君是一位胸怀宽广、礼贤下士的贵族。他能够接纳像冯驩这样起初看起来平庸无奇的门客,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气度。面对冯驩弹铗而歌的行为,他没有恼怒,而是耐心地询问其原因并满足他的要求。这说明孟尝君善于发现人才的潜力,愿意给门客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虽然他有时也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门客的信任,这也是他能够拥有众多忠心耿耿的门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成语的文化意义
1. 对人才观的启示
- 在现代社会,“冯驩弹铗”提醒我们重视人才的独特性和主动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自己能力和需求的方式,就像冯驩用弹铗来传达信息一样。对于领导者或者管理者来说,应该包容和理解这些不同之处,不要轻易否定那些看似另类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的巨大潜力。同时,也鼓励有才能的人要勇于展现自己,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不要总是等待别人来发掘。
2. 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信任与回报
- 冯驩与孟尝君之间建立了一种基于信任的关系。孟尝君信任冯驩,给予他机会;冯驩则用自己的忠诚和智慧回报孟尝君。这种关系模式在当今社会也是非常值得推崇的。无论是朋友之间、同事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都是构建良好关系的基础。当一方给予另一方信任和支持时,往往能够激发对方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总之,“冯驩弹铗”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故事的概括,它蕴含着深刻的关于人才、信任、智慧等多方面的哲理,至今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物美价廉(意思解释)
- 铁郭金城(意思解释)
- 匡乱反正(意思解释)
- 将功补过(意思解释)
- 草菅人命(意思解释)
- 昂藏七尺(意思解释)
- 弟子孩儿(意思解释)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孝子贤孙(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便还就孤(意思解释)
- 满园春色(意思解释)
- 风声鹤唳(意思解释)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释)
- 空话连篇(意思解释)
- 绵里藏针(意思解释)
- 绿林强盗(意思解释)
- 鸡口牛后(意思解释)
- 无穷无尽(意思解释)
- 举足轻重(意思解释)
- 不问青红皂白(意思解释)
- 阴阳怪气(意思解释)
- 走过场(意思解释)
- 今夕何夕(意思解释)
- 凤友鸾交(意思解释)
- 倒载干戈(意思解释)
- 一目十行(意思解释)
- 牛衣对泣(意思解释)
※ 冯驩弹铗的意思解释、冯驩弹铗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怪诞不经 | 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
一本正经 | 正经:庄重;正派。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 |
天经地义 |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 |
革风易俗 | 改变风气和习俗。 |
物美价廉 | 廉:便宜。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
一夕一朝 | 同“一朝一夕”。 |
狐死首丘 |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
走马观花 |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
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动荡不定 |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
如法炮制 |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指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
年少无知 | 年纪小,不懂事。 |
仰屋著书 |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反老还童 |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
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藏形匿影 |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
进道若退 |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
进谗害贤 |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心烦意乱 |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羊质虎皮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闲情逸趣 | 同“闲情逸致”。 |
古里古怪 | 怪异、奇特。 |
忙不择价 |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 |
知往鉴今 |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