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máo

分茅锡土



分茅锡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分茅赐土”。

出处清·李渔《玉搔头飞舸》:“只要你忙上紧赶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锡土也非吾吝。”


基础信息

拼音fēn máo xī tǔ

注音ㄈㄣ ㄇㄠˊ ㄒ一 ㄊㄨˇ

繁体分茅錫土

感情分茅锡土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分封诸侯。

近义词分茅赐土、分茅列土、分茅胙土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分茅锡土:古代的封赏与权力授予》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成语“分茅锡土”是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它形象地描绘了古代帝王对有功之臣或宗族子弟进行分封、赐予土地和权力的仪式。 **一、字面解析** “分茅”,指的是将茅草分成两半。在古代,茅草是一种重要的象征物,在许多祭祀和礼仪活动中都有使用。当君主决定分封诸侯时,会举行一种特殊的仪式,把茅草割开,一半留在朝廷,另一半交给受封者,以表示双方的约定和信任。“锡土”的“锡”同“赐”,就是赏赐的意思;“土”则指土地。合起来就是君主赏赐给被分封之人土地。 **二、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1. 政治制度体现 -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体系里,“分茅锡土”是分封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大规模的分封。他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功臣以及古代帝王的后代等。例如,周武王灭商之后,将管叔、蔡叔、霍叔分别封于管(今河南郑州)、蔡(今河南上蔡西南)、霍(今山西霍县西南)等地,让他们镇守一方,拱卫王室。这一举措有助于扩大周王朝的统治范围,使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延伸到更广阔的地域。 2. 权力与义务的绑定 - 被分封者在接受“分茅锡土”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他们要在自己的封地内负责治理民众、组织军事力量保卫边疆、定期向天子进贡财物、参与天子主持的重大典礼等。这种权力与义务的捆绑关系,既保证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又让各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 社会阶层固化 -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分茅锡土”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君主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一个由贵族组成的统治阶层,这些贵族世世代代享有封地上的特权,包括土地所有权、税收征收权等。而普通民众则成为被统治阶级,他们在封地上为贵族耕种土地,缴纳赋税,处于社会的底层。这种阶层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流动性,但也维持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稳定。 **三、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 1. 尊崇等级秩序 - “分茅锡土”反映了当时人们尊崇等级秩序的价值观念。君主至高无上,有权决定谁可以获得土地和权力,而被分封者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这种等级分明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之中。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红楼梦》中的贾府虽已衰落,但仍处处彰显着封建等级制度的痕迹,从家族内部的长幼尊卑到对外交往中的主仆关系,都遵循着严格的等级秩序原则。 2. 忠诚与感恩意识 - 对于接受“分茅锡土”的人来说,他们往往被视为君主的亲信或者功臣,因此需要对君主表现出忠诚和感恩。这种忠诚和感恩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达,更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他们要竭尽全力为君主效劳,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如果背叛君主,就会被视为大逆不道,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古代中国人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总之,“分茅锡土”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组合,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解读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感受那个时代独特的魅力。

分茅锡土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分茅锡土的意思解释、分茅锡土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举棋若定 下棋子好像有预断。比喻行事沉着果断。
反哺之私 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骄生惯养 骄:通“娇”。指娇生惯养。
如臂使指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调动得心应手。
进本退末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明争暗斗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酒能乱性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
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黑不溜秋 形容黑得很难看。
妻儿老少 见“妻儿老小”。
百步穿杨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互通有无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饭囊酒瓮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进谗害贤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家破人亡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鲜血淋漓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形容鲜血流淌不止。
善善恶恶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取之不尽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坐怀不乱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斗转星移 北斗转换了方向;星辰移了位置。形容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斗:北斗星;星:星辰。
叫苦不迭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骄傲自满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挥戈反日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流风馀俗 遗留的风气、习俗。
搬弄是非 搬弄:挑拨;是非:指口舌纷争。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