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武扬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振奋勇气,施展威风。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
例子分付大小三军,一齐奋武扬威,杀上前去。清·李渔《慎鸾交·穷追》
基础信息
拼音fèn wǔ yáng wēi
注音ㄈㄣˋ ㄨˇ 一ㄤˊ ㄨㄟ
繁体奮武揚威
感情奋武扬威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精神。
英语make a show of one's strength(be on one's high hors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奋武扬威:一场力量与气势的交响**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们短小精悍却意蕴深远。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奋武扬威”这个成语。它虽然只有四个字,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画面感,仿佛让人置身于古战场之中,感受到那种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
### 一、“奋武扬威”的字面解析
首先,我们从字面上来拆解这个成语:
- **奋**:振奋、奋发的意思。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就像春天里破土而出的新芽,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
- **武**:指军事、武力或武术,也可以泛指一切与力量相关的事物。在这里,“武”不仅代表了身体的力量,更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坚韧和果敢。
- **扬**:高举、传播的意思。比如“扬名立万”,就是把名声传扬出去。而在这里,“扬”则赋予了一种主动展示、彰显的姿态。
- **威**:威严、威风、威慑力。它是力量之外的一种气质,是让人敬畏的存在。
综合起来,“奋武扬威”可以理解为:通过振奋自己的武力,展现强大的威势。这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在自信和实力的体现。
---
### 二、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奋武扬威”最早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张飞挺矛直出,奋武扬威。”这句话描绘的是三国时期猛将张飞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形象。他手持丈八蛇矛,怒目圆睁,一声吼叫便能震慑敌军,令敌人闻风丧胆。这种场景正是“奋武扬威”的最佳注脚。
在中国古代社会,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威”。对于将领来说,这种威不仅来自于个人的勇猛,还来源于他对军队的掌控以及对敌人的震慑能力。因此,“奋武扬威”不仅仅适用于描述个人英雄主义,也常用来形容一支队伍、一个国家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强大实力和不可侵犯的尊严。
同时,这个成语也隐含了一种警示意义——真正的“威”不是靠虚张声势得来的,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实力基础之上。如果仅有表面的张扬而没有实际的能力支撑,那么所谓的“威”不过是空中楼阁,经不起任何考验。
---
### 三、现实中的启示
尽管“奋武扬威”最初是用来形容战争场面的,但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军事领域,延伸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1. **个人成长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要真正做到“奋武扬威”,就需要不断积累知识、提升技能,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只有当你拥有足够的实力时,才能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2. **团队合作方面**
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奋武扬威”意味着凝聚力和战斗力。当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并且能够以饱满的热情面对挑战时,整个团队就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气场,让外界为之侧目。
3. **国际关系方面**
放眼全球,国家之间的竞争同样可以用“奋武扬威”来形容。一个国家要想赢得尊重,必须依靠经济、科技、军事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单凭喊口号或者耍花架子是无法长久立足的,唯有脚踏实地发展自身,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 四、结语
“奋武扬威”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是一首激昂奋进的乐章。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既要敢于展现自己的光芒,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正如古人所言:“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行,才能最终达到“奋武扬威”的境界。
所以,无论你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请记住:真正的威风从来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林下风致(意思解释)
- 不二法门(意思解释)
- 过五关,斩六将(意思解释)
- 安安静静(意思解释)
- 慌里慌张(意思解释)
- 唯物主义(意思解释)
- 不卑不亢(意思解释)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释)
- 惊鸿艳影(意思解释)
- 扶摇直上(意思解释)
- 己溺己饥(意思解释)
- 黄雀衔环(意思解释)
- 理直气壮(意思解释)
- 升官发财(意思解释)
- 身败名裂(意思解释)
- 天网恢恢(意思解释)
- 屡试不爽(意思解释)
- 坐以待毙(意思解释)
- 当头棒喝(意思解释)
- 半新不旧(意思解释)
- 暴露无遗(意思解释)
- 河山之德(意思解释)
- 走过场(意思解释)
- 争分夺秒(意思解释)
- 拆东墙补西墙(意思解释)
- 神不知鬼不觉(意思解释)
- 变态百出(意思解释)
- 恩重如山(意思解释)
※ 奋武扬威的意思解释、奋武扬威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痛不欲生 |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
老实巴交 |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
太岁头上动土 | 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
鸥鸟不下 |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 |
习非成是 |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
居重驭轻 |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
首身分离 |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
进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鬼烂神焦 |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
目不转睛 |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闭关自守 |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
亲上成亲 |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一场空 |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
敷衍了事 |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
户告人晓 |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
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胡支扯叶 | 见“胡枝扯叶”。 |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通时合变 | 同“通权达变”。 |
飞蛾扑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
移日卜夜 | 指昼夜相继。 |
面如土色 |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
材优干济 |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
他山之石 | 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