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èyuè

拊髀雀跃



拊髀雀跃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拊:拍击;髀:大腿。拍打着大腿,像雀儿欢跳一样。形容非常欣喜的样子。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抚髀雀跃而游。”

例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


基础信息

拼音fǔ bì què yuè

注音ㄈㄨˇ ㄅ一ˋ ㄑㄩㄝˋ ㄩㄝˋ

繁体拊髀雀躍

感情拊髀雀跃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兴奋时。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拊髀雀跃:一种欢欣鼓舞的姿态》 在浩瀚的汉语成语宝库中,"拊髀雀跃"是一个形象生动、意蕴丰富的成语。它不仅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成语的世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拊髀雀跃"出自于《庄子·达生》篇。"拊"是拍打的意思,"髀"指大腿。"雀跃"则是像麻雀一样跳跃。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用手拍打着大腿,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人因极度高兴而手舞足蹈的样子。 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尤其是在欢乐或兴奋的时候。"拊髀雀跃"正是这样一种生动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动作表现,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流露。这种行为往往出现在人们获得意外的好消息或者达到某个目标时,他们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无法抑制,便通过这样的动作来宣泄。 "拊髀雀跃"的使用场合非常广泛,可以用来描述个人在收到好消息时的激动心情,也可以用于形容群体在庆祝胜利时的欢乐场景。比如,在古代战场上,士兵们在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做出这样的动作;而在现代生活中,当孩子们得知自己考试成绩优异时,也可能会表现出类似的姿态。 "拊髀雀跃"作为成语,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不容忽视。它反映了古人对于快乐情感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情绪表达和身体语言的一面。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可能不再频繁地看到这种具体的动作,但"拊髀雀跃"所代表的那种欢欣鼓舞的情绪状态依然值得我们去体会和珍惜。 总之,"拊髀雀跃"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充满活力与情感色彩的符号。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世界,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汉语的魅力所在。

拊髀雀跃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拊髀雀跃的意思解释、拊髀雀跃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干城之将 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指保卫国家的大将。
旁敲侧击 侧:旁边;击:敲打。在旁边敲打。比喻说话作文隐晦曲折;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众多非一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反复无常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上下其手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富:有钱;贵:地位高;淫:惑乱;威武:武力。指不因有钱有势而惑乱,不因武力或权势而胁迫屈服。
来踪去迹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蹑手蹑脚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供不应求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供:供应。
行不顾言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敷衍了事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尘外孤标 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善游者溺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风急浪高 形容风浪很大。
峨峨洋洋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面有难色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纵横天下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时不我待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心上心下 形容心神不安。
似是而非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凡夫俗子 泛指平庸的人。
平地一声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信口开河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善善恶恶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胆大心小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