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áiào

负才傲物



负才傲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依恃才学,骄傲而看不起旁人。

出处清·许洽《眉叟年谱·康熙五十八年》:“王凤池彦章殂于龙游官署,貌癯猥琐;陈思洛殂于湖广学院署;张自服于徽州馆,皆负才傲物者也。”


基础信息

拼音fù cái ào wù

注音ㄈㄨˋ ㄘㄞˊ ㄠˋ ㄨˋ

繁体負才傲物

感情负才傲物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骄傲自大。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成语:**负才傲物** ### 成语解析 “负才傲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祢衡传》:“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挂齿。’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这里的“负才”指的是依仗自己的才能,“傲物”则是指看不起周围的人或事物。 ### 成语释义 “负才傲物”的字面意思是:依仗自己的才华,从而对他人和外界事物表现出轻视、不屑的态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自认为才华出众,因而对他人不尊重,甚至带有傲慢情绪的人。 ### 词语分析 1. **负才**:这里的“负”是依仗、凭借的意思;“才”指的是才能、才华。 2. **傲物**:其中的“傲”表示傲慢、骄傲;“物”在这里泛指人和事。 ### 成语用法 “负才傲物”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一般用于贬义场合,表达对某人过于自负、目中无人的批评态度。例如: - “他虽然才华横溢,但总是负才傲物,因此很少有人愿意与他合作。” - “李华虽然成绩优异,但他从不以负才傲物的态度对待同学,反而非常谦虚。” ### 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的名士祢衡就是“负才傲物”的典型代表。祢衡年轻时就以才华横溢闻名,尤其擅长文章和辩论。他自视甚高,看不起当时的许多官员和文人,就连权倾朝野的曹操也不放在眼里。有一次,曹操想召见他,他却以患有狂病为由拒绝前往,并且多次出言不逊,最终因得罪了当权者而遭到迫害。 ###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负才傲物”仍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无论一个人多么有才华,都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尊重他人。过度的自负不仅会让人际关系变得紧张,还可能阻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 总结 “负才傲物”提醒我们,拥有才华固然是件好事,但不应因此而轻视他人。谦虚是一种美德,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也能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希望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不要忘记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负才傲物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负才傲物的意思解释、负才傲物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突飞猛进 疾速飞跃;迅疾前进。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
混世魔王 比喻扰乱人世的凶人或骄纵恣肆的人。
惨不忍睹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敬业乐群 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心里有鬼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龙腾虎跃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三长两短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扬威耀武 见“扬威曜武”。
结驷连骑 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生死有命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团团转 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谠言直声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徇私舞弊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做不合法规的事。徇:依从;舞弊: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
公才公望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善游者溺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熟能生巧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胜友如云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卑鄙龌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唯利是图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麻木不仁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避俗趋新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材优干济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精兵强将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经国之才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