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zhé

覆公折足



覆公折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出处《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例子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太尉樊裬,司徒许相,皆窃位怀禄,苟进无耻,终无匡救之益,必有覆公折足之患。”


基础信息

拼音fù gōng zhé zú

注音ㄈㄨˋ ㄍㄨㄥ ㄓㄜˊ ㄗㄨˊ

繁体覆公摺足

感情覆公折足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覆公折足”成语的语文讲解 “覆公折足”这个成语,听起来就充满了庄重与悲壮的意味。从字面上看,“覆公”可以理解为揭露或背叛公共的利益或权威,“折足”则形象地描绘了因极度屈服或失败而折断脚的情景。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于某种行为或态度的强烈谴责。 在古代社会中,公共的利益往往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尊严紧密相连。因此,“覆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对那些损害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稳定和民族和谐的行为的强烈反对。而“折足”则是对这些行为的直接回应,暗示了这些行为不仅会遭到人们的唾弃,更会导致自身遭受严重的后果。 这个成语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约束,更是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它提醒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为维护公共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覆公折足”这个成语还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轻易放弃或妥协。因为一旦放弃了原则和底线,就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只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总之,“覆公折足”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成语。它提醒我们要坚守原则、维护公共利益,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成为更加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

覆公折足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覆公折足的意思解释、覆公折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积不相能 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有胆有识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力小任重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志满意得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走马观花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拭目以待 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肝胆欲碎 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临危受命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不得而知 得:能够。无从知道。
惊鸿艳影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离弦走板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海底捞月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千丝万缕 缕:线。千根丝;万条线。形容两者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今是昨非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有目共睹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生拉硬扯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有求必应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横七竖八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胡支扯叶 见“胡枝扯叶”。
春寒料峭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苦口婆心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认贼作父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如出一辙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