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ǐshì

簠簋不饰



簠簋不饰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簠簋:古代的食器、祭器;不饰:不整齐。指为官不清正廉洁的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饰’。”

例子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二回:“沙老先生就有什么簠簋不饰处,也须明正其罪,朝廷从无此拳足相加之法。”


基础信息

拼音fǔ guǐ bù shì

注音ㄈㄨˇ ㄍㄨㄟˇ ㄅㄨˋ ㄕˋ

繁体簠簋不飾

感情簠簋不饰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弹劾贪官污吏的用语。

近义词簠簋不饬、簠簋不修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簠簋不饰:探讨古代礼仪与道德的象征》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无数的成语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其中,“簠簋不饰”这一成语,尽管不像其他成语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寓意却极为丰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成语的含义及其文化背景。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簠簋”的具体含义。“簠”和“簋”都是古代用于盛放粮食的器具。在周朝时期,这两种器物被广泛应用于祭祀仪式,用以承载供品。它们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更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而“不饰”,则是指不加修饰,保持原貌的意思。因此,“簠簋不饰”可以理解为不加装饰的簠簋,即简朴、质朴的状态。 那么,为什么古人会用“簠簋不饰”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呢?这就要从古人的思想观念谈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节俭被视为美德。孔子曾说:“礼与其奢也,宁俭。”这句话体现了儒家对于节俭的推崇。在这样的背景下,“簠簋不饰”便被赋予了提倡简朴生活、反对奢侈浪费的道德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物质层面的表现,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 此外,“簠簋不饰”还蕴含着对权力和地位的反思。在古代社会,簠簋作为祭器,往往与贵族阶层紧密相连。因此,当人们强调“簠簋不饰”时,实际上是在提醒统治者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要滥用权力,避免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免失去民心。这种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总之,“簠簋不饰”这一成语虽然看似简单,但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道德寓意却是深远的。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仍需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倡导一种简约而不失品质的生活态度。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珍惜资源,反对浪费,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簠簋不饰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簠簋不饰的意思解释、簠簋不饰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扬眉吐气 扬眉:扬起眉头;吐气:吐出怨气、闷气。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得意的神情。
一无所有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戒骄戒躁 戒:警惕;防备;躁:性急;警惕骄傲;防备急躁。
首身分离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顾后瞻前 同“瞻前顾后”。
夜深人静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高步阔视 同“高视阔步”。
安于现状 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半吊子 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飞檐走壁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火烛银花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主明臣直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败俗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目眩心花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妻儿老小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黑不溜秋 形容黑得很难看。
狭路相逢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抱恨黄泉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敢不承命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举直错枉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亡命之徒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千真万确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足不出门 同“足不出户”。
壮心不已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诸如此类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
举目无亲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
转弯磨角 见“转弯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