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fèngchú

伏龙凤雏



伏龙凤雏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例子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基础信息

拼音fú lóng fèng chú

注音ㄈㄨˊ ㄌㄨㄥˊ ㄈㄥˋ ㄔㄨˊ

繁体伏龍鳳雛

感情伏龙凤雏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能人。

英语Zhuge Liang and Pang Tong--two great strategists of the late Han and early Three Kingdom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伏龙凤雏:智慧与才能的象征》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充满智慧与才华象征意义的成语——“伏龙凤雏”。 “伏龙凤雏”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原句为:“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里的“伏龙”指的是诸葛亮,而“凤雏”则是庞统。他们二人在三国时期均以才智出众闻名于世,诸葛亮更是被尊称为“卧龙”,其智慧与谋略在后世流传甚广。 从字面意义上讲,“伏龙”形象地比喻了诸葛亮如潜藏于深渊中的巨龙,虽然暂时蛰伏,但一旦时机成熟,便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而“凤雏”则用来形容庞统如同幼小的凤凰,虽羽翼未丰,却已显露出非凡的气质。整个成语描绘了一幅隐逸于世间的英才图景,他们或许不为世人所知,但一旦显露真身,必将展现出惊人的能力与魅力。 在现代语境中,“伏龙凤雏”常用来比喻那些拥有卓越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才。无论是在科技领域还是商业界,甚至是艺术创作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人物。他们或许默默无闻,但一旦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便能够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伏龙凤雏”不仅是对个人才能的高度评价,更是一种激励和期待,鼓励人们发掘自身的潜力,勇敢地追求梦想,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总而言之,“伏龙凤雏”这一成语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向往。它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并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同时,也鼓励每一个有志之士勇于展现自我,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国家和社会贡献智慧与力量。

伏龙凤雏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伏龙凤雏的意思解释、伏龙凤雏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冠履倒置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风言影语 捕风捉影的话语。
翘尾巴 翘:向上昂起。比喻骄傲或自鸣得意。
妇人醇酒 谓沉湎于酒色。语本《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闲……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者四岁,竟病酒卒。”
前因后果 佛教讲;先前种什么因;后来就结什么果;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指事情的全部过程。
不骄不躁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存而不议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旧地重游 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
口快心直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过而能改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敲诈勒索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安眉带眼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满招损,谦受益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水中捞月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气吞牛斗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量能授官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共商国是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受益匪浅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切树倒根 比喻彻底。
无影无踪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迷离惝恍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荡然无余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骂骂咧咧 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凤友鸾交 ①比喻有情男女结成的夫妇。②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