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ǒutiēěr

俯首帖耳



俯首帖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例子他们习惯于猛于虎的官威,以为老百姓只要一加威吓,便自会俯首帖耳。(郭沫若《少年时代 反正前后》)


基础信息

拼音fǔ shǒu tiē ěr

注音ㄈㄨˇ ㄕㄡˇ ㄊ一ㄝ ㄦˇ

繁体頫首帖耳

感情俯首帖耳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

近义词俯首贴耳

反义词放荡不羁

英语docile and obedient(jump through a hoop)

俄语раболéпие

日语非常に従順(じゅうじゅん)で言いなりになる,駆蕍(くし)に甘(あま)んじる

德语jm in sklavischem Gehorsam folgen(jm hündisch ergeben sein)

法语servile comme un chie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俯首帖耳:一种态度,一段历史》   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每一个成语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俯首帖耳”,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却有着独特的意义。   “俯首帖耳”出自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原句为:“今闻广降匈奴,不战而屈,此所谓‘俯首帖耳’者也。”这句话描述的是汉朝名将李广与匈奴作战时,匈奴将领投降的情景。其中,“俯首”意为低下头,表示屈服;“帖耳”则意为贴紧耳朵,表示顺从。因此,“俯首帖耳”的本意是指人臣服于他人之下,表现出极度的顺从和屈服。   在现代汉语中,“俯首帖耳”通常被用来形容人对他人过分顺从、缺乏主见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被视为消极被动的,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然而,我们也可以从更宽广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成语,它不仅揭示了一种态度,还反映了一段历史。它让我们看到,在权力面前,人们有时会放弃自我,失去自己的声音和立场。但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而不是盲目顺从他人的意志。   总的来说,“俯首帖耳”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我们当下生活的反思。通过理解它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立场,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俯首帖耳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俯首帖耳的意思解释、俯首帖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致远恐泥 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
狐死首丘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难以置信 不容易相信。
夜深人静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室徒四壁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风急浪高 形容风浪很大。
进谗害贤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画地为牢,议不入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迫不得已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断章截句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耳聪目明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进进出出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
虑周藻密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人尽其才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尽:全部用出。
昏聩无能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致知格物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现实主义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打开天窗说亮话 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有机可乘 机:机会;乘:趁。有空子可钻。指客观上提供了可以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机会。
恩重如山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甘之如饴 把它看成像饴糖那样甘甜。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报雠雪恨 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一如既往 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
条入叶贯 比喻深入精微,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