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目不疏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法令细密。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刘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阶下纲目不疏。’”
基础信息
拼音gāng mù bù shū
注音ㄍㄤ ㄇㄨˋ ㄅㄨˋ ㄕㄨ
繁体綱目不疎
感情纲目不疏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纲目不疏”这一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这句话从字面上理解,可以拆解为“纲”和“目”两个部分。“纲”指的是事物的主要脉络或原则,而“目”则指细节、分支。因此,“纲目不疏”可以被理解为既不忽略整体的原则,也不忽视具体的细节。
### 成语出处与历史背景
“纲目不疏”这一说法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部古代文献,而是后人根据《礼记·中庸》中的“致广大而尽精微”这一思想演化而来。《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了处理事情时既要具备宏观视野,又要注重微观细节的重要性。这种理念贯穿于中国古代政治、教育乃至日常生活之中,反映了古人对于事物全面把握的态度。
### 成语的意义与应用
1. **全面性**:在做任何事情时,既要有大局观,明确目标方向;又要注意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确保实施过程中的精准度。
2. **平衡性**:既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战略布局,也要重视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 **责任感**:无论是制定计划还是执行任务,都应保持严谨态度,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体现对工作或生活的负责任精神。
### 现代生活中的体现
在当今社会,“纲目不疏”的理念同样适用。例如,在企业管理中,高层领导需要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纲),同时基层员工则需落实具体工作细节(目);在科研项目中,研究人员必须设定研究目标(纲),并设计详实的实验方案(目);在家庭教育里,父母既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纲),也要关心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变化(目)。
### 结语
综上所述,“纲目不疏”不仅是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导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工作哲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要学会在宏观与微观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通过培养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迈向成功之路。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雨零星散(意思解释)
- 章甫荐履(意思解释)
- 如履薄冰(意思解释)
- 香草美人(意思解释)
- 举重若轻(意思解释)
- 明知故问(意思解释)
- 哀而不伤(意思解释)
- 鸿鹄将至(意思解释)
- 辞简意足(意思解释)
- 举贤任能(意思解释)
- 成竹在胸(意思解释)
- 通都大邑(意思解释)
- 一哄而起(意思解释)
- 表里如一(意思解释)
- 千丝万缕(意思解释)
- 罄竹难书(意思解释)
- 异途同归(意思解释)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意思解释)
- 异宝奇珍(意思解释)
- 比众不同(意思解释)
- 珍楼宝屋(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错落有致(意思解释)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释)
- 闲情逸趣(意思解释)
- 袅袅婷婷(意思解释)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释)
- 踵武前贤(意思解释)
※ 纲目不疏的意思解释、纲目不疏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女娲补天 | 女娲:传说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祝融败;斗触不周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
一丝不苟 |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
老实巴交 |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
径情直遂 | 径情:任意、随心;遂:成功地满足心愿。随着自己的意愿;顺利地达到目的;获得成功。 |
为民请命 |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
力所能及 |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 |
褒善贬恶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长命富贵 |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
拭目以待 | 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
空谷传声 |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
风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结缨伏剑 |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颠倒。 |
分门别类 |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法不阿贵 | 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
斗南一人 |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
快人快语 |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
会少离多 |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
迷离惝恍 |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
细水长流 |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
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