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ojuéhòu

高爵厚禄



高爵厚禄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高爵重禄”。

出处《旧唐书·外威传序》:“盖恃宫掖之宠,接宴私之欢,高爵厚禄骄其内,声色服玩惑于外,莫知师友之训,不达危亡之道。”

例子高爵厚禄居不忝,腰悬金印称公侯。清·林昌彝《亭槛词》


基础信息

拼音gāo jué hòu lù

注音ㄍㄠ ㄐㄩㄝˊ ㄏㄡˋ ㄌㄨˋ

繁体高爵厚祿

感情高爵厚禄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地位、待遇等。

近义词高爵重禄、高爵丰禄

英语a high position and a privileged treatment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高爵厚禄”成语讲解》 在中国悠久的语言文化长河中,“高爵厚禄”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它的内涵。 从字面意思来看,“高爵”指的是很高的爵位。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封建社会里,爵位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拥有高爵之人,往往象征着身份的尊贵、地位的崇高。而“厚禄”则是指丰厚的俸禄。俸禄是官员们任职期间所得到的报酬,包括钱财、谷物等物资。能够享有厚禄,意味着物质生活上的富足与优渥。 这个成语整体表示显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在古代的社会结构中,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或是为朝廷出谋划策、政绩斐然的大臣,他们可能会被授予高爵厚禄。例如,在汉朝时期,萧何为汉室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官拜丞相,还被赐予了极高的爵位和大量的财富作为俸禄,这就是高爵厚禄的典型体现。 然而,“高爵厚禄”也常常蕴含着一种警示意义。一方面,对于追求高爵厚禄的人来说,它提醒人们要思考获取这些名利的方式是否正当。历史上不乏一些人为了追逐高爵厚禄而不择手段,阿谀奉承、陷害忠良,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另一方面,拥有高爵厚禄者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们处于社会的上层,应该以身作则,心系百姓疾苦,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而不是只享受荣华富贵却无所作为。 在现代社会,“高爵厚禄”的概念虽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古代那种特定的爵位和俸禄形式,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所处的社会依然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职业层级,那些处于较高社会地位或者拥有丰厚物质回报的人,同样需要秉持正确的价值观,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和社会角色。 总之,“高爵厚禄”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组合,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地启示着人们关于地位、财富以及责任之间的关系。

高爵厚禄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高爵厚禄的意思解释、高爵厚禄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龙飞凤舞 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致远恐泥 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
难言之隐 言:说;隐:隐衷;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冷若冰霜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犬马恋主 喻臣下眷怀君上。
齐头并进 几支队伍并行前进。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
自我批评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裾马襟牛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先声夺人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夜深人静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源源不断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推三阻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水中捞月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大开方便之门 给予极大的方便。
螓首蛾眉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羽旄之美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恶醉强酒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摧身碎首 即粉身碎骨。
美人迟暮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度德量力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充耳不闻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凌云之志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奋起直追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苟合取容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忘乎所以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