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méng

割臂之盟



割臂之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例子如昭公讳孟子之姓,庄公强割臂之盟,是婚姻之礼废了,那淫僻之乱莫不从此而生。(清 李汝珍清《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基础信息

拼音gē bì zhī méng

注音ㄍㄜ ㄅ一ˋ ㄓ ㄇㄥˊ

感情割臂之盟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男女秘订婚约。

近义词割臂盟公

英语a secret engagement between lover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割臂之盟:一段历史深处的承诺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诸多寓意深刻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浓缩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割臂之盟”,便是其中一则充满忠诚与情谊的故事。 ### 成语来源 “割臂之盟”出自《左传·成公九年》。春秋时期,晋国的两位公子——重耳(后来成为晋文公)与子犯之间发生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据记载,重耳流亡在外多年,饱尝艰辛,而他的舅舅子犯始终不离不弃,陪他一同漂泊。一次,两人因意见不合而争执,重耳一怒之下想要离开子犯,子犯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和决心,便割破手臂,以此作为誓言,表明自己绝不会背叛重耳。这便是“割臂之盟”的由来。 ### 成语含义 “割臂之盟”原意是指以割破手臂的方式结盟立誓,后世多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坚定的信任以及彼此间的忠诚。它强调的是一种超越言语表达的情感深度和行动上的证明,是将个人的意志与荣誉紧密相连的象征。 ###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割臂之盟”虽然不再被字面意义上地实践,但它所蕴含的精神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在人际关系中,诚信与忠诚依然是维系友情、爱情乃至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割臂之盟”背后那份对于承诺的坚守与践行,依旧是我们应当珍视并努力实践的价值观。 总之,“割臂之盟”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段关于忠诚与情谊的历史见证。它提醒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真诚与坚定,用实际行动去维护和证明那些重要的承诺。

割臂之盟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割臂之盟的意思解释、割臂之盟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李代桃僵 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不过尔尔 尔尔:如此如此。不过如此而已。
习非成是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势力之交 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缘悭分浅 悭:欠缺。缘分欠缺。指与对方无缘相见
心里有鬼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打肿脸充胖子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河鱼腹疾 指腹泻。
损人不利己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不僧不俗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争先恐后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空谷传声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玉卮无当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没里没外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反治其身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公才公望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妻儿老少 见“妻儿老小”。
狭路相逢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进谗害贤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画地为牢,议不入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熟能生巧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平心而论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胜友如云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通今达古 同“通今博古”。
纵横天下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一窍不通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