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chuízhú

功垂竹帛



功垂竹帛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垂:流传;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例子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4回:“宫保若能行此上策,岂不是贾让二千年后得一知己?功垂竹帛,万世不朽!”


基础信息

拼音gōng chuí zhú bó

注音ㄍㄨㄥ ㄔㄨㄟˊ ㄓㄨˊ ㄅㄛˊ

感情功垂竹帛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的功绩。

近义词功标青史

英语be recorded in history in letters of gold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丰富宝库中,成语是璀璨的明珠之一,它们不仅语言简练、意蕴深远,而且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这个成语是“功垂竹帛”。 “功垂竹帛”出自《汉书·扬雄传下》:“今夫古之为书者,岂不欲其久存哉?然而不传者,岂不以其所载之事不足垂竹帛而传也。”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古人著书立说,无不是希望自己的著作能够长久流传。然而,为什么有些著作没有流传下来呢?这是因为它们所记载的内容不足以让后人记住并传承。 这里的“竹帛”,原指古代书写材料。竹,指的是竹简;帛,是指丝织品制成的书。在纸张发明之前,中国古代的主要书写材料就是竹简和丝帛。因此,“竹帛”在这里代指书籍或文字记录。“垂”字则有流传、传颂之意。所以,“功垂竹帛”可以理解为:功绩、成就被记录在书籍之中,得以世代相传。 在实际应用中,“功垂竹帛”常用来形容某人的功绩、事业或者学识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通过书籍、文献等形式被记录下来,流传后世。它不仅仅表达了对个人成就的赞美,更强调了这些成就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能会读到这样的句子:“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最终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成果必将功垂竹帛。”这句话赞扬了这位科学家在科研领域内的卓越贡献,同时也暗示了他的研究成果将被载入史册,成为科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总之,“功垂竹帛”是一个寓意深远的成语,它既是对个人成就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知识和智慧传承价值的肯定。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多样,但“功垂竹帛”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追求和珍惜——即不断努力,追求卓越,使自己的工作和成就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功垂竹帛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功垂竹帛的意思解释、功垂竹帛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新仇旧恨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失魂丧胆 形容极度恐慌。
顺口溜 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堂堂一表 形容身材魁伟,相貌出众。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断断续续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路无拾遗 见“路不拾遗”。
过而能改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衣锦还乡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铁树开花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互通有无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将伯之呼 指求人帮助。
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男大当婚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春寒料峭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轻重缓急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汲汲顾影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
天下为一 一:统一。指国家统一
西学东渐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踉踉跄跄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扯旗放炮 比喻公开张扬。
冠履倒易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挂冠归去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一弹指顷 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风卷残云 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
角巾东路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