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后实的成语故事


先声后实

拼音xiān shēng hòu shí

基本解释声:声势;实:实力。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暂未找到成语先声后实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先声后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正本溯源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催人泪下 凌力《少年天子》第八章:“实在是万岁爷的祭文催人泪下,奴才们实在忍不住了……”
趁火打劫 清 颐瑣《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众喣山动 明 李东阳《余肃敏公传》:“役未及兴,而众喣山动。”
草菅人命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年少无知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庖丁解牛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色中饿鬼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己溺己饥 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正人君子 《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