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制夷的成语故事


以夷制夷

拼音yǐ yí zhì yí

基本解释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暂未找到成语以夷制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夷制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齐头并进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默不做声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掉舌鼓唇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信及豚鱼 《周易 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凤毛麟角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藏形匿影 《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分路扬镳 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令人满意 邓小平《太行区的经济建设》:“合作运动也还不能令人满意。”
钻木取火 唐·慧能《坛经·疑问品》:“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新官上任三把火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福军。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乱烧一通,迟早要犯大错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