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腔作势的成语故事


装腔作势

拼音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基本解释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

出处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暂未找到成语装腔作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装腔作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食指大动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盈科后进 《孟子·离娄下》:“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实至名归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斩草除根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来去无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无妄之灾 《周易 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不辱使命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翩翩起舞 唐 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进本退末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奇才异能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