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断声吞的成语故事

拼音qì duàn shēng tūn
基本解释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暂未找到成语气断声吞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气断声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将功补过 | 《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
绳锯木断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牛口之下 |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
见危致命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
诈奸不及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奸诈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厮带将许多诈奸不及的三二十人,迳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 |
己溺己饥 | 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败俗伤风 | 参见“败俗伤化”。 |
形影相吊 | 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
罪上加罪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见今县里告下忤逆,如今又打死小四,罪上加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