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ànliúzhìzhǒng

汗流至踵



汗流至踵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

出处《庄子·田子方》:“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基础信息

拼音hàn liú zhì zhǒng

注音ㄏㄢˋ ㄌ一ㄡˊ ㄓˋ ㄓㄨㄥˇ

感情汗流至踵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身大汗。

近义词汗流浃踵、汗流接踵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汗流至踵”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盗跖》,原文是:“盗跖曰:‘天下之大,黎民之众,若此者何啻于汗流至踵。’”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汗水流到了脚后跟,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极度劳累、辛苦到极点的状态。 在古代,人们通常以体力劳动为主,因此出汗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是,汗水能够流到脚后跟,说明这个人不仅非常疲惫,而且付出的努力超乎常人。这种程度的劳累和付出,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辛苦,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所以,“汗流至踵”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甚至到了筋疲力尽的程度。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比喻某人在某个领域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例如,一个作家为了完成一部作品,可能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写作,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直到最后才能交出满意的答卷。此时,我们就可以用“汗流至踵”来形容他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辛勤工作。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非凡成就,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赞美他们的勤奋和毅力。总之,“汗流至踵”这个成语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辛劳到极致的情景,也蕴含着对辛勤劳动和不懈追求的赞美之情。

汗流至踵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汗流至踵的意思解释、汗流至踵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交浅言深 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敬业乐群 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用智铺谋 运用智力,设谋略。亦作“用计铺谋”。
靡所底止 谓没有止境。
众喣山动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前瞻后顾 同“瞻前顾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一拥而上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气充志骄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男女授受不亲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漏洞百出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现次数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空费词说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连编累牍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抛砖引玉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进道若退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十恶不赦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恐后争先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鲜血淋漓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形容鲜血流淌不止。
尽诚竭节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迫不得已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断章截句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过门不入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图穷匕见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义不容辞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拨乱济危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冒失鬼 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