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不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指什么坏事都干。
基础信息
拼音hé suǒ bù zhì
注音ㄏㄜˊ ㄙㄨㄛˇ ㄅㄨˋ ㄓˋ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探秘成语世界:何所不至》
成语是汉语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还能够精炼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让我们一同探索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成语——“何所不至”。
首先,我们要明确“何所不至”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何所不至”中的“何所”表示“哪里”,“不至”则是“不到”的意思。因此,“何所不至”可以理解为“没有不到的地方”,引申开来,则是指人的行为无所不为,坏事做尽。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道德败坏、品行恶劣的人,他们的行为毫无底线,令人发指。
在古代文献中,“何所不至”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文是:“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虞国的大夫宫之奇向国君劝阻晋国借道攻打虢国。他提到如果虢国被灭亡,虞国必然也会受到波及。他用“何所不至”来形容晋国的贪婪无度,认为他们不会有任何顾忌,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这里,“何所不至”是用来强调晋国的野心与不择手段的行为,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局势。
成语“何所不至”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道德沦丧和社会混乱的担忧。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某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权益,甚至触犯法律。这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有责任感、有良知的社会成员。
总之,“何所不至”这一成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向我们揭示了人性中可能存在的阴暗面,同时也警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情操,避免成为那种“何所不至”的人。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肝髓流野(意思解释)
- 罗掘一空(意思解释)
- 凿壁借光(意思解释)
- 惜指失掌(意思解释)
- 视微知着(意思解释)
- 寿元无量(意思解释)
- 空口无凭(意思解释)
- 喔咿儒睨(意思解释)
- 飞檐走壁(意思解释)
- 折臂三公(意思解释)
- 语重心长(意思解释)
- 生死有命(意思解释)
- 风急浪高(意思解释)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解释)
- 风声鹤唳(意思解释)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释)
- 聪明反被聪明误(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闲情逸致(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聪明才智(意思解释)
- 无稽之谈(意思解释)
- 身败名裂(意思解释)
- 绿林强盗(意思解释)
- 认贼作父(意思解释)
- 拨乱济危(意思解释)
- 举足轻重(意思解释)
- 困兽犹斗(意思解释)
※ 何所不至的意思解释、何所不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在此一举 | 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
正本溯源 |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溯:寻找。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
疚心疾首 |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
满腹经纶 |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
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连编累牍 |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
悬崖勒马 |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
喔咿儒睨 | 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
语不惊人 |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
归马放牛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敲诈勒索 |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妻儿老少 | 见“妻儿老小”。 |
倒裳索领 |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
女生外向 |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颠倒。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古往今来 |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举足轻重 |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无声无息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
拆东墙补西墙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
大起大落 |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