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消魄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9回:“季斯看了多时,又阅其容色之美,服饰之华,不觉手麻脚软,目睁口呆,意乱神迷,魂消魄夺。”
基础信息
拼音hún xiāo pò duó
注音ㄏㄨㄣˊ ㄒ一ㄠ ㄆㄛˋ ㄉㄨㄛˊ
繁体魂消魄奪
感情魂消魄夺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魂丧神夺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魂消魄夺”成语解析》
在汉语的瑰丽宝库中,有许多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成语,“魂消魄夺”便是其中一个极具震撼力的词汇。
一、字面含义
“魂消魄夺”的字面意思非常直观。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成语。“魂”,在古代哲学和文学概念里,是人活着时的精神部分,是一种缥缈却又与人的意识、情感紧密相连的存在;“魄”同样被视为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它更多地与人的形体相联系。当说“魂消”,就好似那灵动的精神之气渐渐消散;而“魄夺”,则是像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强行夺取了维持生命的精魄。所以整体上,“魂消魄夺”形容一个人极度惊恐、悲伤或者受到巨大打击后的状态,仿佛他的灵魂都开始离他而去,失去了往日的生气与活力。
二、语义来源及演变
从语义来源看,这一成语源于古人对生命本质的一种理解以及对强烈情感体验的表达需求。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于超自然的力量充满敬畏,也常常将内心深处那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情绪波动归结为灵魂层面的变化。比如,在战争场景中,士兵们目睹惨烈的厮杀,看到同伴瞬间倒下,那种巨大的恐惧感就可能让他们觉得自己仿佛要失去灵魂一样;又如在爱情方面,失恋之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心仿佛被挖走一块,整个灵魂都在痛苦中飘摇,这就有了类似“魂消魄夺”的感受。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并且在不同的文学作品和口语表达中被广泛应用,其内涵也不断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恐怖场景或者悲痛之情,还可以用于形容其他让人产生强烈心理冲击的情境。
三、使用语境
1. 恐怖场景
在描写恐怖氛围的时候,“魂消魄夺”是一个绝佳的选择。例如:“当那张苍白而扭曲的脸突然出现在黑暗的小巷尽头时,他只感觉一阵寒意从脚底升起,顿时魂消魄夺,连呼喊都忘记了。”这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面对恐怖事物时的那种瞬间被恐惧笼罩,精神几乎崩溃的状态。
2. 悲伤情境
用于表达极度悲伤时也非常贴切。“她站在丈夫的墓前,泪水早已流干,回忆如同潮水般涌来,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的魂魄都被这无尽的哀思给夺走了,整个人像是行尸走肉一般。”这种用法能够深刻地表现出主人公因为失去至爱之人而遭受的巨大心灵创伤。
3. 其他震惊场合
除了上述情况,在一些令人震惊的意外事件发生时也可以使用。比如某人目睹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像地震后的废墟现场,生离死别就在眼前发生,当事人可能会有“魂消魄夺”的感觉。
四、艺术价值
“魂消魄夺”在文学创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它以一种简洁而富有冲击力的方式传达出复杂的情感。一个好的作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这个成语,就能够让读者迅速地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情境之中,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人物的遭遇。而且,它还能够增强文章的文采,使语言更加优美、凝练,避免冗长的描述而达不到效果的情况出现。同时,这个成语也反映了汉语成语文化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用有限的文字承载无限的意境和情感,体现了汉语独特的魅力。
总之,“魂消魄夺”是一个充满力量的成语,它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或者最惊惧的那一部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以文乱法(意思解释)
- 正本溯源(意思解释)
- 初生之犊不畏虎(意思解释)
- 金屋藏娇(意思解释)
- 铁郭金城(意思解释)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意思解释)
- 齐头并进(意思解释)
- 戒骄戒躁(意思解释)
- 锲而不舍(意思解释)
- 沟满壕平(意思解释)
- 凿壁借光(意思解释)
- 算无遗策(意思解释)
- 无法无天(意思解释)
- 当机立断(意思解释)
- 口快心直(意思解释)
- 时易世变(意思解释)
- 角巾素服(意思解释)
- 见危致命(意思解释)
- 语短情长(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败俗伤风(意思解释)
- 祸国误民(意思解释)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释)
- 黄雀衔环(意思解释)
- 拔苗助长(意思解释)
- 作壁上观(意思解释)
- 异宝奇珍(意思解释)
- 令人作呕(意思解释)
※ 魂消魄夺的意思解释、魂消魄夺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随机应变 |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情况;应:应付;变:变化。 |
改过迁善 | 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
用心竭力 | 用尽心计和力量。 |
贫贱不移 | 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
反唇相稽 | 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
自我批评 |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
扫地出门 |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
纵横开合 | 指操纵自如。同“纵横开阖”。 |
损人不利己 |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
饥肠辘辘 |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象声词;车轮滚动的声音。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
功成名就 |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空口无凭 |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
妻儿老少 | 见“妻儿老小”。 |
专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饭囊酒瓮 |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
融会贯通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
敢不承命 |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
钿合金钗 |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兵戎相见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