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上三毛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例子清·李渔《意中缘·卷帘》:“待画个岭上孤松,当做颊上三毛。”
基础信息
拼音jiá shàng sān máo
注音ㄐ一ㄚˊ ㄕㄤˋ ㄙㄢ ㄇㄠˊ
繁体頰上三毛
感情颊上三毛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近义词颊上三毫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颊上三毛:一种细腻的艺术追求》
在中国的成语中,“颊上三毛”是一个非常独特而富有诗意的表达。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巧艺》,原文是:“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又尝为人画扇,作嵇、阮之像。或问所自,顾曰:‘颊上三毛,见其用笔。’”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东晋时期的画家顾恺之在绘画时,特别注重捕捉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认为眼睛是最能体现人物精神的地方。因此,他有时会花费多年的时间来完成一幅画,但往往直到最后才点睛。而他提到的“颊上三毛”,则是形容他在绘画过程中如何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的神韵。
“颊上三毛”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脸颊上的三根毛发。在顾恺之看来,即便是最细微的部分,比如脸上的一根毫毛,也能反映出画家的技艺水平。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艺术的严谨态度,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细节美的重视。在古代文人眼中,真正的艺术不仅仅是形象的再现,更在于能够通过细微之处传达出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情感。
“颊上三毛”的意义远不止于表面,它象征着一种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绘画领域,在文学创作、音乐演奏乃至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不妨借鉴这一理念,从细微之处入手,不断打磨和完善自我,最终达到更高的境界。
总之,“颊上三毛”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鼓励我们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不懈努力,用心去感受和创造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食指大动(意思解释)
- 混淆是非(意思解释)
- 死要面子(意思解释)
- 旧地重游(意思解释)
- 算无遗策(意思解释)
- 繁文缛节(意思解释)
- 算尽锱铢(意思解释)
- 土木形骸(意思解释)
- 见危致命(意思解释)
- 风和日丽(意思解释)
- 专心一志(意思解释)
- 气吞牛斗(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钻木取火(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龙驭上宾(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释)
- 牛骥同槽(意思解释)
- 饥不择食(意思解释)
- 性命攸关(意思解释)
- 迷离惝恍(意思解释)
- 坐怀不乱(意思解释)
- 狂风暴雨(意思解释)
- 落落寡合(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意思解释)
- 一览无余(意思解释)
※ 颊上三毛的意思解释、颊上三毛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改俗迁风 | 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
痛定思痛 |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
高屋建瓴 |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处实效功 |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
敏而好学 |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安步当车 |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有权有势 |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
雄心壮志 |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
雨散风流 | 比喻离散。 |
团团转 | 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
狭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
十恶不赦 |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
指手划脚 |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兵微将寡 |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举世无敌 |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散带衡门 |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
胆大心小 |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