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节称赏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出处晋·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例子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五章:“要在平时,钱谦益心折之余,自必击节称赏一番。”
基础信息
拼音jī jié chēng shǎng
注音ㄐ一 ㄐ一ㄝˊ ㄔㄥ ㄕㄤˇ
繁体撃節稱賞
感情击节称赏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近义词击节叹赏、击节称叹
英语beat time and applaud enthusiastically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当我们谈论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时,成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色彩的成语——“击节称赏”。
“击节称赏”这一成语,字面理解起来并不难。它由四个汉字组成:“击”、“节”、“称”、“赏”。首先,“击”在这里有敲打、拍打之意;“节”指的是节奏或节拍;“称”是称赞、认可的意思;“赏”则有欣赏、赞赏之意。将这些意思组合起来,整个成语的大致意思是:在某个节奏点上用力拍打,并且对其内容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雅士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在古代,当人们欣赏一首诗或一段音乐时,常常会随着旋律的节奏拍手,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共鸣和喜爱之情。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听者对表演者的尊重和赞美,也象征着一种心灵上的交流和共鸣。随着时间的发展,“击节称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描述对某事物表示高度赞赏的成语。
在现代汉语中,“击节称赏”常被用来形容对某人的才能、作品或者某种表现形式给予极高的评价。比如,在文学创作领域,如果有人读完一部小说后深受感动,他可能会说:“这部小说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真是令人击节称赏。”这里,便是用“击节称赏”来形容自己对这部小说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此外,这个成语还经常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用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底蕴。例如,在描写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时,作者可以这样写道:“评委们在听完双方辩手的精彩论述后,纷纷击节称赏,认为这是一场难得一见的思想盛宴。”通过使用“击节称赏”,不仅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的情景,还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由衷的赞叹之情。
总而言之,“击节称赏”是一个既富有历史韵味又充满情感色彩的成语。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赞美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通过学习和运用这样的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在日常交流中增添更多的文采和情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二法门(意思解释)
- 易子而教(意思解释)
- 凿壁借光(意思解释)
- 拭目以待(意思解释)
- 谦受益,满招损(意思解释)
- 珠宫贝阙(意思解释)
- 一干二净(意思解释)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释)
- 万无一失(意思解释)
- 前脚后脚(意思解释)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意思解释)
- 龙争虎斗(意思解释)
- 定国安邦(意思解释)
- 舞刀跃马(意思解释)
- 读书种子(意思解释)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释)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释)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意思解释)
- 天网恢恢(意思解释)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释)
- 双柑斗酒(意思解释)
- 热气腾腾(意思解释)
- 会少离多(意思解释)
- 驾轻就熟(意思解释)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释)
- 过甚其词(意思解释)
- 华不再扬(意思解释)
- 他山之石(意思解释)
※ 击节称赏的意思解释、击节称赏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坐薪悬胆 | 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
干干脆脆 | 痛痛快快,干净利索。 |
难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物腐虫生 |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
牝鸡司晨 |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
学而不厌 |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
百无一是 |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
语不惊人 |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
归马放牛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将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冲锋陷阵 |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
遗世绝俗 |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
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手不释书 | 犹手不释卷。 |
汗马功劳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刚愎自用 |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
前赴后继 |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
可有可无 |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东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大势所趋 |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