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起梁尘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
出处《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例子忔憎声里金珠迸,惊起梁尘落舞帘。宋·赵元福《鹧鸪天·赠歌妓》词
基础信息
拼音jīng qǐ liáng chén
注音ㄐ一ㄥ ㄑ一ˇ ㄌ一ㄤˊ ㄔㄣˊ
繁体驚起樑塵
感情惊起梁尘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等。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惊起梁尘:成语的语文讲解》
在中国古代汉语的宝库中,有许多璀璨如星的成语,“惊起梁尘”便是其中之一。这句看似简单的短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故事。
“惊起梁尘”字面的意思是由于声音过大或者动静太大而把房梁上的灰尘都惊落了下来。从语法结构上来看,“惊起”是动词性短语,表示使……惊起;“梁尘”则是名词性偏正短语,指房梁上的灰尘。“惊起”这个动词性短语生动地描绘出了动作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强烈影响,仿佛可以让我们想象到当时那股强大的力量或声音瞬间爆发的情景,而“梁尘”则为这种影响提供了具体的对象,让整个画面更加形象可感。
追溯其渊源,这个成语出自《太平御览》卷五十七引汉刘歆《西京杂记》:“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性知音,每歌一曲,旁有善听者,能知其声中所道何也。宫人雅不习音,闻其歌声,莫不倾耳而听,以手抑衣,恐尘之飞出。既而尘飞,自梁间下。”这里讲的是汉武帝时期,音乐家李延年的歌声极为美妙动听,他每次唱歌的时候,在旁边的听众都能听懂歌曲中的含义。宫女们平时不太熟悉音乐,但听到他的歌声,都被吸引得竖起耳朵认真倾听,并且用手按住衣服,害怕因自己的动作引起灰尘飞扬。然而,李延年的歌声实在太有感染力了,最终还是惊起了房梁上的灰尘。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歌声优美嘹亮、极具震撼力的。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音乐艺术的高度赞美之情,还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和崇敬之心。
在文学创作方面,“惊起梁尘”也被广泛运用。诗人词客们常常借用这一成语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氛围或者情感冲击。例如,在描写一场盛大的演出或者激昂的演讲时,就可以用“惊起梁尘”来形容那种能够触动人心、令人震撼的力量。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读者对于场景宏大、情感浓烈的画面的想象之门。而且,这个成语还带有一种古典的韵味,当出现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时,能够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使作品更具诗意和深度。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很少会遇到像古代宫廷里那样因美妙歌声而惊起梁尘的情况,但这个成语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可以提醒我们,一个人的行为或者言语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就如同微小的声音也可能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无论是个人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还是社会群体中的某些现象,都可能像那个美妙的歌声一样,在不经意间触动周围的人或事物,从而带来改变。所以,“惊起梁尘”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于影响力和能量传递的深刻思考。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解铃还须系铃人(意思解释)
- 囊萤映雪(意思解释)
- 骨肉离散(意思解释)
- 物腐虫生(意思解释)
- 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解释)
- 直截了当(意思解释)
- 漏洞百出(意思解释)
- 空费词说(意思解释)
- 坏法乱纪(意思解释)
- 兵荒马乱(意思解释)
- 仁义道德(意思解释)
- 学而不厌(意思解释)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释)
- 酒能乱性(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风急浪高(意思解释)
- 秽德垢行(意思解释)
- 共商国是(意思解释)
- 交臂历指(意思解释)
- 纵横天下(意思解释)
- 珠还合浦(意思解释)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释)
- 气味相投(意思解释)
- 引领翘首(意思解释)
- 当头棒喝(意思解释)
- 狂风暴雨(意思解释)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释)
- 霜露之悲(意思解释)
※ 惊起梁尘的意思解释、惊起梁尘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个人主义 |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
食不充口 | 见“食不餬口”。 |
痛定思痛 |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
学以致用 |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 |
快马加鞭 |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
筋疲力竭 |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
零光片羽 | 比喻珍贵事物的一小部分。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
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扬幡擂鼓 | 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
口快心直 |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
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古色古香 |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
困而不学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
诈奸不及 | 犹言十分奸诈。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
海底捞月 |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风和日丽 |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
本末倒置 |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颠倒。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如痴如醉 |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