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shūtiěquàn

金书铁券



金书铁券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铁券: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铁制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

出处唐·罗隐《代武肃王钱缪谢赐铁券表》:“赐臣金书铁券一道。”

例子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17回:“一经受封,朝廷都要给付金书铁券为凭。”


基础信息

拼音jīn shū tiě quàn

注音ㄐ一ㄣ ㄕㄨ ㄊ一ㄝˇ ㄑㄨㄢˋ

繁体金書鐵券

感情金书铁券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古代特权凭证。

近义词丹书铁券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 成语解析:金书铁券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星河中,成语如同璀璨的星辰,每一颗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今天,让我们一起聚焦于“金书铁券”这一成语,探索其背后的故事与寓意。 #### 字面意义 首先,“金书铁券”四个字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金色的文字刻在铁制的凭证上。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描述,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庄重、神圣且不易被破坏的承诺或荣誉。 #### 历史背景 追溯到古代,特别是在唐朝时期,“金书铁券”有着更为具体的含义。那时的皇帝为了表彰功臣,会颁发一种特殊的凭证——铁券。这种铁券上用黄金书写,记载着受封者的功绩以及皇帝给予的特权和优待。铁券的材质选择铁,象征坚固不摧;而黄金书写的文字,则彰显了这份荣誉的珍贵与庄严。因此,“金书铁券”最初指的是这种由皇帝颁发给功臣的铁质荣誉凭证。 #### 现代含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书铁券”这一成语逐渐脱离了它最初的物质形式,成为了一种比喻。如今,我们常用“金书铁券”来形容某种极其重要、不容更改的承诺或者荣誉。比如,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公司可能会将其对员工的长期承诺比作“金书铁券”,以此来强调这份承诺的严肃性和不可动摇性。 #### 文化价值 “金书铁券”的文化价值在于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功勋的认可与奖励机制,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诚信、承诺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价值观都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通过这个成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能体会到传统文化中关于责任与承诺的美好理念。 #### 结语 总而言之,“金书铁券”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还承载着一段段历史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当我们再次听到这个词时,不妨思考一下,它所代表的那种坚不可摧的承诺与荣誉,是否也在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坚守自己的诺言,珍惜每一份给予的信任。

金书铁券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金书铁券的意思解释、金书铁券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普天同庆 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
鉴影度形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
刑期无刑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胆如斗大 胆:胆量;斗:旧时的一种量器,容量为十升。胆子像斗一样大。形容胆量极大。
疙里疙瘩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闭关自守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神采奕奕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难上加难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奇货可居 奇货:珍奇的货物;居:囤积。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高价售出。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
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凤协鸾和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尽诚竭节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安身立命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迫不得已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苦口婆心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丰功伟绩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出师不利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脱口而出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以夷制夷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纷红骇绿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