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ùhuǒzhěng

救火拯溺



救火拯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救焚拯溺”。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将以迎王师。”

例子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基础信息

拼音jiù huǒ zhěng nì

注音ㄐ一ㄡˋ ㄏㄨㄛˇ ㄓㄥˇ ㄋ一ˋ

繁体捄火拯溺

感情救火拯溺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近义词救焚拯溺

英语rescue people from danger or suffering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救火拯溺:危急时刻的英勇担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既要有冷静的头脑,也要有积极应对的态度。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成语,它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行动,也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勇于伸出援手,那就是“救火拯溺”。   “救火拯溺”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意是指在火灾发生时奋力扑灭火焰,在水灾来临之际尽力救助溺水的人。这个成语所描绘的场景生动具体,让人一目了然地理解到它的含义。它强调的是在危机时刻,人们应当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人脱离困境。   这句成语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一种赞美,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肯定。当灾难来临时,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大火还是洪水,都是对人性的一种考验。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人可能会选择逃避,但更多的人却会选择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他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中,“救火拯溺”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自然灾害面前,还是在社会突发事件中,我们都能够看到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的身影。他们可能是消防员、医生、警察,也可能是普通的市民。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安全。因此,“救火拯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体现。   综上所述,“救火拯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之中,学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去帮助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救火拯溺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救火拯溺的意思解释、救火拯溺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连绵不绝 连续而不中断。
不屑一顾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冷若冰霜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望风扑影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势力之交 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鹤立鸡群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刻骨铭心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打肿脸充胖子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不三不四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头面人物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花拳绣腿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东扶西倒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暴取豪夺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隳肝沥胆 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海底捞月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大张旗鼓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饭囊酒瓮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珠玉之论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经史百子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女生外向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材雄德茂 指才德杰出。
生知安行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屡试不爽 屡次试验都不错。
性命攸关 攸:所。形容事关重大,非常紧要
叫苦不迭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