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钟陈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出处《史记 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例子击钟陈鼎者,喷水爽人口也。唐 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之颂序》
基础信息
拼音jī zhōng chén dǐng
注音ㄐ一 ㄓㄨㄥ ㄔㄣˊ ㄉ一ㄥˇ
繁体撃鐘陳鼎
感情击钟陈鼎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近义词击钟鼎食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击钟陈鼎:一场文化盛宴的语文解读**
“击钟陈鼎”这个成语,乍一听似乎带着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气息。它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但其背后却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成语的世界,从字面到深层意义,细细品味它的韵味。
### 一、成语的字面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击钟陈鼎”的字面意思。“击”,是敲打的意思;“钟”,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乐器,通常用于祭祀或宴饮场合。“陈”,在这里表示陈列、摆放;“鼎”,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器和炊具,象征着权力与地位。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击钟陈鼎”可以直译为“敲响钟乐,摆设鼎器”。这幅画面立刻让人联想到一个隆重而盛大的场景——贵族们正在举行一场规模宏大的宴会,伴随着悠扬的钟声,桌上摆满了珍贵的佳肴和精美的器具。
### 二、成语的来源与背景
要真正理解“击钟陈鼎”的含义,还需要追溯它的出处。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史记·魏公子列传》:“自知反国,乃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吾今召军还,何如?’公子再拜,因问。晋鄙不听,欲争之,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任天下士,公子乃延士宾客,击钟陈鼎以待。”
在这段文字中,“击钟陈鼎”用来形容信陵君(魏公子)礼贤下士的情景。他不仅广纳贤才,而且用极其隆重的方式款待他们,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尊重。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极高的礼仪价值,因为钟乐与鼎器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王侯将相才能使用。
### 三、成语的引申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击钟陈鼎”逐渐超越了单纯的物质层面,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如今,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或者形容某种场面盛大、气氛热烈。例如,在描写豪门盛宴时,可以用“击钟陈鼎”来形容那种金碧辉煌、觥筹交错的景象。同时,它也可以用来表达对高雅文化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击钟陈鼎”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繁华上。在古代,钟鼎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文化和道德的载体。它们往往出现在祭祀、庆典等重要活动中,承载着人们对天地祖先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因此,这个成语实际上蕴含了一种深层次的价值观念:真正的富贵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应包括精神上的充实与修养。
### 四、成语的文化启示
“击钟陈鼎”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对我们现代人依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被物质欲望所裹挟,忽略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击钟陈鼎”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该注重内外兼修,既追求外在的优雅,又保持内在的高尚。
此外,这个成语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礼乐传统。钟声清越,鼎器庄严,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通过了解这样的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 五、结语
总而言之,“击钟陈鼎”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奢华场景的成语,更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透过它,我们看到了古代贵族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了礼乐制度的魅力,同时也领悟到了关于人生境界的哲理思考。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个成语中汲取智慧,并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衡与和谐。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屈指可数(意思解释)
- 乘风破浪(意思解释)
- 陌路相逢(意思解释)
- 仰屋著书(意思解释)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意思解释)
- 不费吹灰之力(意思解释)
- 冠绝一时(意思解释)
- 色中饿鬼(意思解释)
- 倦鸟知还(意思解释)
- 漫不经心(意思解释)
- 气吞牛斗(意思解释)
- 有血有肉(意思解释)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意思解释)
- 面有难色(意思解释)
- 聪明反被聪明误(意思解释)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释)
- 爱毛反裘(意思解释)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释)
- 出师不利(意思解释)
- 屦及剑及(意思解释)
- 哀兵必胜(意思解释)
- 光怪陆离(意思解释)
- 土生土长(意思解释)
- 张徨失措(意思解释)
- 弥留之际(意思解释)
- 倒悬之急(意思解释)
- 表面文章(意思解释)
- 恩重如山(意思解释)
※ 击钟陈鼎的意思解释、击钟陈鼎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夕一朝 | 同“一朝一夕”。 |
余波未平 | 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
出头露面 | 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还指出面活动、做事、讲话。 |
算尽锱铢 | 算:计算;锱铢:旧制1两=4锱,1两=24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指苛敛钱财。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
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古色古香 |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家无儋石 |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颠倒。 |
身败名裂 |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
男大当婚 |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
生知安行 |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
运筹帷幄 |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 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 |
无声无息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
东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西学东渐 |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
扯旗放炮 | 比喻公开张扬。 |
乱作一团 |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一偏之论 | 偏于一面的议论。 |
英雄所见略同 |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
皮松肉紧 | 形容漫不经心,宽泛而无关紧要 |
患难见真情 | 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
连篇累牍 | 连:连接;篇、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叠、堆积。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形容文辞冗长。 |
罪魁祸首 | 作恶犯罪的头子(魁、首:头目)。指坏事的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