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shàngxià

举国上下



举国上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举:全。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出处梁启超《管子传》第六章第一节:“苟且偷惰,习焉成风,举国上下,颓然以暮气充塞之。”

例子十一届亚运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体育盛会,举国上下,都争为亚运会作贡献。


基础信息

拼音jǔ guó shàng xià

注音ㄐㄨˇ ㄍㄨㄛˊ ㄕㄤˋ ㄒ一ㄚˋ

繁体舉國上下

正音“国”,不能读作“guǒ”。

感情举国上下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近义词朝野上下、举国一致

英语the whole nation(everyone in the country)

俄语весь народ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丰富词汇宝库中,“举国上下”是一个非常生动且具有强烈表达力的成语。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还能够形象地描绘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人的共同行动或情感状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 成语释义 “举国上下”字面意思为全国从上到下,形容整个国家内的所有人。它强调的是一个国家内部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普通民众,都处于某种相同的状态或采取了相同的行动。这种统一性可以是精神上的支持、行动上的响应,也可以是对某一事件的共同关注。 ### 用法示例 - **国家层面的统一行动**:当国家面临重大自然灾害时,政府和民众齐心协力,共同应对灾情,此时可以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来形容。 - **庆祝与纪念**:国庆节期间,全国各地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彰显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这时可以说“举国上下欢庆国庆”。 ### 文化背景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举国上下”这一成语的使用往往伴随着国家的重大事件或节日。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传统美德。不论是古代帝王治理国家时倡导的全民参与,还是现代中国在面对国内外挑战时展现的集体力量,“举国上下”都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象征着国家的凝聚力和人民的向心力。 ### 现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举国上下”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在描述国家层面的共同行动时。无论是抗击新冠疫情、举办大型国际赛事,还是推动科技发展等重要领域,这一成语都能准确传达出国家内部各阶层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精神面貌。 总之,“举国上下”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团结、合作、共进的美好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有全体国民携手并进,才能克服一切障碍,共创辉煌未来。

举国上下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举国上下的意思解释、举国上下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音信杳无 没有一点消息。
逆道乱常 指违背道德纲常。
长夜之饮 指通宵宴饮。
天涯海角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乐道好古 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
赶尽杀绝 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喟然长叹 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绳锯木断 拉绳作锯;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年少无知 年纪小,不懂事。
龙腾虎跃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进道若退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行不顾言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救经引足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正人君子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大开方便之门 给予极大的方便。
贤母良妻 见“贤妻良母”。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各行其是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珠还合浦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受益匪浅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切树倒根 比喻彻底。
坐怀不乱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离本趣末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欧风美雨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出神入化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现实主义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