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i

刻木为吏



刻木为吏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路温舒传》:“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例子《武王伐纣平话》中卷:“画地为牢,刻木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


基础信息

拼音kè mù wéi lì

注音ㄎㄜˋ ㄇㄨˋ ㄨㄟˊ ㄌ一ˋ

繁体刻木為吏

感情刻木为吏是中性词。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近义词削木为吏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刻木为吏:古人的智慧与敬法之心》 在古代中国,人们对于法律的敬畏和尊重,不仅仅体现在内心的信仰上,还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刻木为吏”这一成语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它不仅展示了古人对法律的敬畏,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巧妙运用智慧来表达这种敬畏之情的独特方式。 首先,让我们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一下这个成语。“刻木为吏”,顾名思义就是将木头雕刻成官员的样子。但这里的“吏”并非指代具体的官员,而是泛指执法者或者法律的象征。因此,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将木头雕刻成象征法律权威的形象,以此表达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成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律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工具。为了使法律深入人心,古代的统治者们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利用人们的视觉感受,通过雕刻等方式将法律形象化,从而加深人们对法律的印象。而“刻木为吏”便是这一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之一。 据史料记载,在秦朝时期,就曾有“刻木为吏”的做法。当时,为了加强对百姓的管理,政府会在道路旁树立起用木头雕刻而成的官吏形象。这些雕像通常被安置在显眼的位置,让过往的人们都能看到。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醒人们遵守法律,更是希望借此传达出一个信息:无论何时何地,法律都是公正无私的守护者。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人对于法律制度的信任和依赖,以及他们对法治精神的追求。 除此之外,“刻木为吏”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在面对法律时,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正如古人所言:“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律不仅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更是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尺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并且勇于捍卫法律的尊严。 总之,“刻木为吏”这个成语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法律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们运用智慧来传播法治理念的方式。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了解并传承这一传统,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完善,我们更应该铭记“刻木为吏”的教诲,培养起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刻木为吏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刻木为吏的意思解释、刻木为吏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趁火打劫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严阵以待 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摆好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
斗方名士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扫地出门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疑邻盗斧 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当仁不让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意气风发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玩世不恭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口快心直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叫化子 乞丐。
朝令夕改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营私舞弊 营:谋求;舞:玩弄;弊:坏事。为了谋求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违法乱纪。
倒冠落佩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偃旗息鼓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望而生畏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白发苍苍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以毒攻毒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珍楼宝屋 珍奇的楼阁,华丽的房屋。指富丽豪华的建筑物。
结缨伏剑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春光明媚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法不阿贵 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知往鉴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取之不尽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离本趣末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进进出出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
束身受命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