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ěntángkěngòu

肯堂肯构



肯堂肯构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堂:立堂基;构:盖屋。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

出处《尚书 大浩》:“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政治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

例子家有严君,斯多贤子。肯构肯堂,流誉奕世。(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基础信息

拼音kěn táng kěn gòu

注音ㄎㄣˇ ㄊㄤˊ ㄎㄣˇ ㄍㄡˋ

繁体肎堂肎構

感情肯堂肯构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子能继承父业。

近义词肯构肯堂

英语carry on the unfinished work of one's father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肯堂肯构:建筑之始,家业之基》 在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中,成语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不仅言简意赅地传达了深刻的道理,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智慧的成语——“肯堂肯构”。 “肯堂肯构”出自《尚书·大诰》:“予冲子不敢自专,肇我邦于新邑,惟汝有旧人,乃能左右我。若尔老成人,厥有成德,惟汝则有以教我。若尔小子,厥有成就,惟汝则有以告我。乃惟庶习逸德之人,同寅协恭和衷哉!呜呼!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如果你们这些年长有德的人不教导年轻人,那么就像父亲建造房屋,儿子不肯打地基,更不用说盖房子了。这里的“肯堂肯构”原意是指父亲愿意打地基,儿子也愿意盖房子,比喻父子同心协力,共同为家庭建设出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堂肯构”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形容父子或两代人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创建家族事业的情景。它强调的是一种代际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及为了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的态度。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无论是家庭、企业还是国家,都需要不同代际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代际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年轻一代拥有新的观念和技术,而老一辈则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肯堂肯构”这一成语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庭成员之间、团队成员之间,都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和支持,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总之,“肯堂肯构”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代际间的紧密合作,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让我们铭记这一古老智慧,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肯堂肯构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肯堂肯构的意思解释、肯堂肯构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逴俗绝物 犹言超世绝俗。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自怨自艾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自力更生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
扫地出门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刑期无刑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正身明法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杀鸡取卵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不三不四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因噎废食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废:停止;食:吃。因吃东西卡过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藏形匿影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民不畏死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团团转 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秽德垢行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面有难色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打情卖笑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扪心自问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离奇古怪 十分奇特少见
勤学苦练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生知安行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轻重缓急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刚愎自用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北斗之尊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贵。
壮心不已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