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u

科头箕裾



科头箕裾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科头: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礼法。

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入道》:“这搭儿瀑布飞流,青松夹道,将蒲团打坐一回,正是科头箕裾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基础信息

拼音kē tóu jī jù

注音ㄎㄜ ㄊㄡˊ ㄐ一 ㄐㄨˋ

繁体科頭箕裾

感情科头箕裾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

近义词科头箕踞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科头箕裾”这一成语虽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其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要理解这个成语,我们首先要拆解其字面意义,再结合古代文献中的记载来探讨它的具体含义。 ### 字面解析 - **科头**:科,通“裸”,意为裸露;头,指头部。因此,“科头”原意是指不戴帽子,即光着头。 - **箕裾**:箕,指簸箕,一种农具;裾,指衣襟。箕裾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两腿张开、衣襟敞开的坐姿,类似于现代所说的“箕踞”或“箕坐”。 ### 成语出处与历史背景 “科头箕裾”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左右皆笑之,以为孟尝君好客而无择。于是客遂科头箕裾,以见孟尝君。”这段话描述的是一个门客以不拘小节的方式拜访孟尝君的故事。这种坐姿在古代被视为一种放纵、不拘礼节的表现。 ### 文化意义 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中,礼仪和规范是极为重要的。而“科头箕裾”的行为则是一种打破常规、挑战权威的表现。它不仅仅是一种坐姿的改变,更象征着一种自由奔放、不羁的性格特征。因此,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这种姿态常被用来描写那些特立独行的人物形象,如隐士、侠客等。 ### 现代解读 尽管“科头箕裾”这一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依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它提醒我们在遵循社会规则的同时,也不应完全放弃个性与自由。当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于“科头箕裾”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个人表达和自我实现,因此,对于那些敢于突破常规、追求真我的人来说,“科头箕裾”或许可以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象征。 总之,“科头箕裾”这一成语不仅承载着古代社会的文化信息,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现代社会中个体与集体关系的独特视角。通过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并从中获得启示。

科头箕裾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科头箕裾的意思解释、科头箕裾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离世遁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定时炸弹 由计时器控制、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比喻潜伏的危机。
人才济济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样子。
囊萤映雪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居重驭轻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鬼烂神焦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心直口快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玉卮无当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饮水思源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经纬天下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止于至善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
语短情长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燕雀安知鸿鹄志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作贼心虚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囚首垢面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将伯之呼 指求人帮助。
雷霆万钧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歌舞升平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学而优则仕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引领翘首 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狂风暴雨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转弯磨角 见“转弯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