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āngjiùfèng

匡救弥缝



匡救弥缝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纠正错误,弥补过失。

出处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

例子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阁部离合》:“秕政日闻,赖诸公匡救弥缝。”


基础信息

拼音kuāng jiù mí fèng

注音ㄎㄨㄤ ㄐ一ㄡˋ ㄇ一ˊ ㄈㄥˋ

繁体匡捄彌縫

感情匡救弥缝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纠正错误,弥补过失。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匡救弥缝:一种补救与修复的艺术》 在中华文化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成语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匡救弥缝”这一成语,不仅描绘了一种补救与修复的艺术,也蕴含了古人对于社会秩序、个人修养以及道德观念的深刻理解。 “匡救弥缝”的字面意思是纠正错误,弥补缺失。其中,“匡”意为纠正或扶持;“救”则指拯救或救助;“弥”有修补之意;“缝”则指裂痕或缝隙。综合来看,“匡救弥缝”一词原指将破旧衣物修补完整,后引申为对事物缺陷进行补救,使其恢复完整。 在古代社会,人们常用“匡救弥缝”来形容君主或官员对于国家治理中的过失或弊端进行纠正与弥补。如《汉书·王莽传》中就有记载:“莽乃下诏曰:‘今之计吏,皆良吏也,宜令各归本国,以匡救弥缝,勿使有过。’”这表明,在汉代,匡救弥缝被视为一种政治责任和义务,用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而在个人层面,“匡救弥缝”则强调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孔子曾言:“君子不器。”意即君子不应仅仅局限于某种技能或知识,而应具备全面发展的品质。因此,在面对自身缺点时,人们应当勇于改正并不断完善自己,这正是“匡救弥缝”的精神所在。 此外,“匡救弥缝”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视和谐与秩序的价值观。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个人行为,都应当追求平衡与协调,避免极端和偏颇。通过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可以防止矛盾积累到无法调和的地步,从而达到“小错不犯大祸”的效果。 总之,“匡救弥缝”这一成语不仅是一种补救与修复的方法论,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要有勇气正视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最终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共处。

匡救弥缝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匡救弥缝的意思解释、匡救弥缝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大名鼎鼎 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
谨小慎微 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形容非常谨慎。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
出师无名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斗方名士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死要面子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酒囊饭袋 囊:口袋。装酒装饭的口袋。喻指只会喝酒吃饭而毫无能力的人。
筋疲力竭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劳民伤财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陈言务去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掉以轻心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叫化子 乞丐。
兵荒马乱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夫唱妇随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三长两短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溢于言表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昂藏七尺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海底捞月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酒后茶余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常年累月 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欺善怕恶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半夜三更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兴高采烈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休戚是同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羽旄之美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结缨伏剑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礼坏乐缺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尽诚竭节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