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于一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亏:缺,欠;篑:装土的竹筐。积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成功
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例子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3回:“至九仞之功,往往亏于一篑,前功尽弃,岂不可惜!”
基础信息
拼音kuī yú yī kuì
注音ㄎㄨㄟ ㄩˊ 一 ㄎㄨㄟˋ
感情亏于一篑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功亏一篑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亏于一篑”的语文讲解》
在中国古代的成语宝库中,“亏于一篑”是一个充满哲理和警示意味的成语。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个成语背后的丰富内涵。
一、成语释义
“亏于一篑”出自《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从字面意义来看,“亏”是欠缺、缺少的意思;“篑”是盛土的筐子。“亏于一篑”原本是指堆筑九仞高的土山,只因为缺少最后一筐土而没有完成。在现代汉语中,它用来比喻一件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努力就能成功,却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失败,非常遗憾地功败垂成。
二、成语典故
相传,在远古时期,大禹治水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当时人们为了治理洪水,需要堆筑高大的堤坝来阻挡洪水。当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只差最后一点点泥土的时候,有人懈怠了,认为差不多了,结果洪水冲垮了即将完工的堤坝,之前的许多努力都付诸东流。这虽然是一个传说式的演绎,但它很好地诠释了“亏于一篑”的含义。这一典故也提醒着后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哪怕到了最后关头也不能松懈。
三、成语寓意
1. 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深刻地强调了坚持对于成功的关键性作用。无论是在学习知识、追求梦想还是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时,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这些困难看似微不足道,就像那最后一筐土一样,但如果我们因此放弃,那么之前所付出的所有心血都将化为乌有。例如,一位科学家在研发一种新药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可是在最后的临床试验阶段,由于资金短缺或者信心动摇等原因而停止研究,那么这种新药可能就无法问世,无法给无数患者带来希望。
2. 警示人们不要轻视最后的努力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最后的努力。当我们做了很多事情,觉得已经差不多的时候,就会放松警惕,不再全力以赴。然而,很多时候,正是最后的一点努力能够决定成败。“亏于一篑”告诫我们要重视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在临近成功的时刻,更要加倍谨慎,保持积极的态度去完成最后的任务。比如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距离终点只有几步之遥的时候,不能因为疲惫而放慢脚步,而是要咬紧牙关冲向终点,否则就可能被后来者超越,失去胜利的机会。
四、成语运用
1. 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在文学作品里,“亏于一篑”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人物在面临抉择时的心理状态以及情节发展的转折点。如在描写一位创业者的故事时,可以说:“他的创业之路走得十分艰难,好不容易熬过了资金紧张、市场开拓不顺等重重难关,眼看着公司就要走上正轨,却因为一次投资决策失误而功亏一篑,所有的努力仿佛瞬间化为泡影。”通过这样的描述,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主人公的失落与不甘,也能体会到“亏于一篑”的那种深深的遗憾之情。
2. 在日常表达中的运用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也可以巧妙地使用这个成语。当我们看到朋友在准备考试或者参加比赛时,快要取得好成绩却突然放弃了,就可以劝说他:“你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可不要功亏一篑啊,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了。”这样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又能让对方明白坚持的意义。
总之,“亏于一篑”这个成语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面对何种目标,都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直到最后一刻也不放弃,这样才能避免留下遗憾,收获真正的成功。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直言贾祸(意思解释)
- 翘尾巴(意思解释)
- 老马识途(意思解释)
- 炒鱿鱼(意思解释)
- 反哺之私(意思解释)
- 晕头转向(意思解释)
- 箪瓢屡空(意思解释)
- 纵横开合(意思解释)
- 浪费笔墨(意思解释)
- 直截了当(意思解释)
- 自强不息(意思解释)
- 年少无知(意思解释)
- 到此为止(意思解释)
- 祖传秘方(意思解释)
- 罄竹难书(意思解释)
- 专心一志(意思解释)
- 粗服乱头(意思解释)
- 珠玉之论(意思解释)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释)
- 错落有致(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释)
- 踵武前贤(意思解释)
- 认贼作父(意思解释)
- 刚愎自用(意思解释)
- 洗耳恭听(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意思解释)
- 苟合取容(意思解释)
※ 亏于一篑的意思解释、亏于一篑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
莫衷一是 |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
反求诸己 |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
黄台之瓜 |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凿壁借光 |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
夜深人静 |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
年少无知 | 年纪小,不懂事。 |
万无一失 |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一场空 |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
归马放牛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鱼死网破 |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指拼个你死我活。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百步穿杨 |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
抱恨黄泉 |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
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大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样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 |
结缨伏剑 |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
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刻不容缓 |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
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凤协鸾和 |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
饥不择食 |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众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
进进出出 |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