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èfēnmáo

列土分茅



列土分茅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出处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军前累立功劳大,列土分茅受大封。”

例子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187回:“你二人都是开疆辟土的功臣,列土分茅的大将。”


基础信息

拼音liè tǔ fēn máo

注音ㄌ一ㄝˋ ㄊㄨˇ ㄈㄣ ㄇㄠˊ

感情列土分茅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分封土地。

近义词裂土分茅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列土分茅:一种古人的分封文化》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对于权力分配和等级制度的理解。其中,“列土分茅”这一成语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描绘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土地与权力之间关系的认知。 “列土分茅”的字面意思是将土地划分开来,并授予不同的茅草作为象征。这里的“列土”指的是分割土地,而“分茅”则是指通过某种象征性的物品(如茅草)来表示权力的归属。这个成语出自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在分封制下,君主会将土地分给王室成员或功臣,以此作为他们治理该地区的权力象征,同时也确立了他们的地位和义务。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列土分茅”最早出现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表明,周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便实行了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分给自己的亲属和功臣,让他们成为诸侯,各司其职,共同维护国家稳定。这些诸侯领地内的土地,就成为了他们权力的象征。因此,“列土分茅”不仅是对分封制的描述,更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结构的生动反映。 随着时间的发展,“列土分茅”逐渐成为了一个形容分封、赏赐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土地和权力分配的独特理解,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现代语境中,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形容给予某人重要的职位或荣誉,表达对其贡献的认可与尊重。 总而言之,“列土分茅”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录了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制度,更传递了古人对于权力、责任以及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

列土分茅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列土分茅的意思解释、列土分茅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横眉冷对千夫指 比喻以愤恨和轻蔑的态度对待敌人的攻击。
章甫荐履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学以致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
干干脆脆 痛痛快快,干净利索。
风驰电掣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翻箱倒柜 把箱子柜子都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也比喻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东西。
严刑峻法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蠢蠢欲动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一塌糊涂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回光反照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玩世不恭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慌里慌张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闭关自守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东扶西倒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酒后茶余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走南闯北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弟子孩儿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吉光片羽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有血有肉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风急浪高 形容风浪很大。
茕茕孑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急功近利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羽旄之美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结缨伏剑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恐后争先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刻不容缓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才高七步 形容才思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