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xíng

立身行己



立身行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存身自立,行为有度。

出处《北史·柳虬传》:“机立身行己,本以宽雅流誉,至于登朝正色,可谓不违直道。”

例子《旧唐书·皇甫无逸传》:“公立身行己,朕之所悉。”


基础信息

拼音lì shēn xíng jǐ

注音ㄌ一ˋ ㄕㄣ ㄒ一ㄥˊ ㄐ一ˇ

感情立身行己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立身行己:君子之道》 在中华文化的广阔天地里,成语如同璀璨的星辰,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古人智慧与道德观念的结晶。今天,让我们一同探索并解读一个充满哲理与教诲的成语——“立身行己”。 “立身行己”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原文为:“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其次有取焉,取其能立身行己而已矣。”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在人生追求的层次中,最高的是树立品德,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著书立说。虽然这些都能使一个人名垂青史,但其中最为重要且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是能够独立于世,行为端正。 具体来说,“立身”指的是个人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地位,强调的是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而“行己”则侧重于个人的行为举止,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两个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塑造过程,既包含了自我修养,也包含了对外部世界的适应与影响。 因此,“立身行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更像是一把标尺,衡量着一个人是否具备了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素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这样的精神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无论是学生、教师、医生还是普通的劳动者,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做到言行一致,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此外,“立身行己”还提醒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品格的培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坚守正直、诚实守信的原则,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不断进取。 总之,“立身行己”作为一句富有深意的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先贤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也为现代人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它教导我们要不断地完善自我,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立身行己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立身行己的意思解释、立身行己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绿林豪客 绿林:西汉王匡、王凤为首的“绿林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的武装力量指伤害人民的群盗股匪。
恨铁不成钢 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恨他不争气;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亦复如是 复:又,再。也是这样。
目光短浅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一视同仁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望风扑影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以小见大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刑期无刑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临危受命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一文不名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目不忍见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止于至善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供不应求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供:供应。
千丝万缕 缕:线。千根丝;万条线。形容两者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发号施令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狭路相逢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令人满意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文治武功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胜友如云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贤母良妻 见“贤妻良母”。
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白草黄云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受益匪浅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过门不入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移日卜夜 指昼夜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