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tàn

黎庶涂炭



黎庶涂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出处《晋书 刘元海载记》:“黎庶涂炭,靡所控告。”


基础信息

拼音lí shù tú tàn

注音ㄌ一ˊ ㄕㄨˋ ㄊㄨˊ ㄊㄢˋ

繁体黎庻涂炭

感情黎庶涂炭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近义词生灵涂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黎庶涂炭:历史的沉重印记》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成语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们浓缩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情感。今天,我们将聚焦于一个充满悲凉色彩的成语——“黎庶涂炭”,来一起探讨它的含义、来源以及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 首先,让我们拆解这个成语。“黎庶”一词,在古代指的是平民百姓,也就是普通民众。而“涂炭”则是指陷入困境或灾难之中。因此,“黎庶涂炭”的字面意思就是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极大的苦难。 这个成语的出现,与古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每当国家陷入战乱,民不聊生之时,人民就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他们失去了家园,流离失所;失去了生活来源,饥寒交迫;甚至失去生命,家破人亡。这种情况下,用“黎庶涂炭”来形容人民的苦难处境,再恰当不过了。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晋书·桓温传》,原文为:“百姓困穷,黎庶涂炭。”它生动地描绘了东晋时期由于内乱外患不断,导致人民生活极度困苦的情景。从那时起,这个成语便被广泛用于形容任何时代下,民众遭受苦难的情况。 此外,“黎庶涂炭”还经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诗文中,作为表达对民生疾苦同情与关怀的一种方式。如唐代诗人杜甫在其名作《兵车行》中写道:“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通过描写战争给家庭带来的悲剧,间接表达了“黎庶涂炭”的主题思想。 如今,“黎庶涂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提醒我们珍惜和平稳定的生活,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以及反思战争与冲突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当我们再次读到这个成语时,应当思考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安宁和谐的社会环境。

黎庶涂炭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黎庶涂炭的意思解释、黎庶涂炭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丝不苟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十万火急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大名鼎鼎 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百川归海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恶衣恶食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昂首挺胸 昂:仰;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着头;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群龙无首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暴取豪夺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偶一为之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绊脚石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作贼心虚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一鼻子灰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量能授官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女生外向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心烦意乱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古往今来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信口开河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虑周藻密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为虎作伥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转弯磨角 见“转弯抹角”。
大势所趋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发人深思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一棍子打死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