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xiāngjià

龙骧虎跱



龙骧虎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雄踞貌。


基础信息

拼音lóng xiāng hǔ jià

注音ㄌㄨㄥˊ ㄒ一ㄤ ㄏㄨˇ ㄐ一ㄚˋ

繁体龍驤虎跱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龙骧虎跱:雄浑壮阔的英雄气概》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龙骧虎跱”,它描绘出了一种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英雄气概。 “龙骧虎跱”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原文为:“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扬州、益州之地。公至长安,见群臣,叹曰:‘龙骧虎跱,以威天下,不亦快哉!’”这段文字讲述了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后回到长安,面对群臣时发出的感叹。他用“龙骧虎跱”来形容自己和部下的英勇姿态,表达了他对未来战斗胜利的信心。 从字面上理解,“龙骧虎跱”由四个字组成:“龙”、“骧”、“虎”、“跱”。其中,“龙”和“虎”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力量和威严的动物;“骧”表示跳跃、奔跑;“跱”则指站立、屹立。因此,“龙骧虎跱”可以理解为像龙那样腾跃、像虎那样站立,形象地表现出了英雄们英勇无畏、雄姿英发的姿态。 在文学作品中,“龙骧虎跱”常被用来形容人物的英雄气概或军事行动的气势磅礴。例如,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就曾使用过这个成语来描绘梁山好汉们的勇猛形象。又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也曾赞叹其“龙骧虎跱”,以表达对其军事才能的钦佩之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成语来赞美那些具有强大实力和非凡胆识的人。比如,当有人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时,我们可以称赞他们“龙骧虎跱”,以此来表达对他们出色表现的赞赏之情。 总之,“龙骧虎跱”这一成语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力量与勇气的崇尚,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让我们能够在赞美他人时更加丰富多彩。

龙骧虎跱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龙骧虎跱的意思解释、龙骧虎跱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忧喜交集
多多益善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死要面子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晕头转向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长夜之饮 指通宵宴饮。
逢人只说三分话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外圆内方 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打肿脸充胖子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直截了当 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八荒之外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名重一时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
广阔天地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不得而知 得:能够。无从知道。
十羊九牧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安步当车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敷衍了事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发号施令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铁树开花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羽旄之美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定国安邦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迭床架屋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升官发财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横七竖八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了如指掌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妙语连珠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雅俗共赏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