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ngxiézhúzhàng

芒鞋竹杖



芒鞋竹杖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芒鞋:草鞋。穿着草鞋,拿着竹杖。

出处唐·贯休《寒月送玄道士入天台》:“芒鞋竹杖寒冻时,玉霄忽去非有期。”

例子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子怕腐烂了芒鞋竹杖,尘味了蒲团纸账。”


基础信息

拼音máng xié zhú zhàng

注音ㄇㄤˊ ㄒ一ㄝˊ ㄓㄨˊ ㄓㄤˋ

繁体芒鞵竹杖

感情芒鞋竹杖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竹杖芒鞵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芒鞋竹杖:行走江湖的装备与态度 在中华文化的丰富历史长河中,成语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其中,“芒鞋竹杖”这一成语,虽然不为众人所熟知,却也蕴含着独特的故事与深意。 首先,让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成语。“芒鞋”指的是用草或麻编织而成的鞋子,因其质地轻便且成本低廉,常被古代文人雅士及平民百姓作为日常出行之物。这种鞋子不仅具有实用性,还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竹杖”则是指用竹子制作的手杖,既可用于行走时保持平衡,又能在必要时作为支撑身体的力量来源。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常手持竹杖游历山川,吟诗作画,以此表达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自由的精神。 结合二者来看,“芒鞋竹杖”这一组合,象征着一种简朴而自在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描述,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古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不拘泥于物质享受,而是追求心灵上的自由与超脱。这种态度往往被赋予了隐逸高洁、淡泊名利的文化意蕴。 在文学作品中,“芒鞋竹杖”常常用来描绘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的形象。例如,在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有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虽未直接提及“芒鞋竹杖”,但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恬静美好,间接展现了文人对于自然环境的喜爱以及追求简单纯粹生活方式的态度。 此外,“芒鞋竹杖”也成为了后世艺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绘画雕刻,都经常可以看到以“芒鞋竹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再现了古人的生活场景,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束缚、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哲学。 总之,“芒鞋竹杖”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态的存在,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不妨偶尔放慢脚步,去体验那份源自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芒鞋竹杖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芒鞋竹杖的意思解释、芒鞋竹杖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得意洋洋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卑谄足恭 卑:低下;谄:巴结奉承;足:音“巨”,过分;恭:恭顺。低声下气,阿谀逢迎,过分恭顺,取媚于人。
空空荡荡 形容冷冷清清,空无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
令人神往 令:使得;神往:心里向往憧憬。某种景象使人很向往、羡慕。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擦肩而过 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惹事生非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目眩心花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吉光片羽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文山会海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平心而论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叫苦连天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雷大雨小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不在话下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性命攸关 攸:所。形容事关重大,非常紧要
断章截句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背乡离井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意料之外 没有想到的。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举足轻重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东道主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群山四应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