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énshīértán

扪虱而谈



扪虱而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偷窃,无所畏忌。

出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例子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鲁迅《而已集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基础信息

拼音mén shī ér tán

注音ㄇㄣˊ ㄕ ㄦˊ ㄊㄢˊ

繁体捫虱而談

感情扪虱而谈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谈吐从容。

近义词扪虱而言

英语crack lice and chat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扪虱而谈:闲话中的深思》 在浩瀚如海的成语世界中,“扪虱而谈”这四个字犹如一叶扁舟,载着我们穿越时间的长河,驶向历史的深处。它不仅是一句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智慧与幽默并存的人生态度。 “扪虱而谈”最早出自《晋书·王猛传》,讲述的是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王猛的故事。据说王猛年轻时,在路边休息,忽然发现衣服上有一只虱子,他随手将虱子捏住,继续与朋友讨论国家大事。这一幕被路人看见,感叹于他的从容不迫和处变不惊。后人便用“扪虱而谈”来比喻在极为随意或轻松的环境中,仍能深入探讨重要问题。 从字面上理解,“扪”是用手摸的意思,“虱”是指寄生在衣物中的小虫。“扪虱而谈”的字面意义就是边捉虱子边谈论事情。然而,这并非真的指在捉虱子的过程中进行严肃的交谈,而是通过这种场景传达出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在面对琐碎事物时,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专注,对于重要的事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扪虱而谈”所传递的精神内核在于其对专注力的强调以及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冷静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琐事所困扰,有时甚至会因为这些小事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然而,真正的智者能够在处理琐事的同时,保持对大局的关注,做到游刃有余。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沉稳,也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 “扪虱而谈”还蕴含了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即在平凡中寻找非凡。我们或许无法掌控生活中所有的细节,但我们可以选择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它们。正如王猛在捉虱子的过程中仍然能够心无旁骛地思考国家大事一样,我们也应该学会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享受生活。 总之,“扪虱而谈”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生活哲学。它教会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善于从平凡中发现非凡,从而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

扪虱而谈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扪虱而谈的意思解释、扪虱而谈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个人主义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扫地出门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暴发户 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
刻骨铭心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存而不议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旧地重游 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
掉以轻心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龙腾虎跃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功成名就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倒冠落佩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百无一是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正人君子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连珠炮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钻木取火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生公说法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将夺固与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交臂历指 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不可磨灭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心上心下 形容心神不安。
法不阿贵 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快人快语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无影无踪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阴阳怪气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