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嘴葫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不爱说话的人。
出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生气地对这个不会喝酒,偏要喝酒的闷嘴葫芦讲:‘你可真出息,喝醉了给娘丢脸来啦!’”
例子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14回:“梁师爷是个闷嘴葫芦,虽然也偷偷摸摸做几句诗,却从不在人面前显耀。”
基础信息
拼音mèn zuǐ hú lú
注音ㄇㄣˋ ㄗㄨㄟˇ ㄏㄨˊ ㄌㄨˊ
繁体悶嘴葫蘆
感情闷嘴葫芦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指不爱说话的人。
近义词闷葫芦、没嘴葫芦
反义词多口阿师
英语silent perso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解读“闷嘴葫芦”》
在汉语的词汇宝库中,“闷嘴葫芦”是一个形象而生动的俗语,虽然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成语(传统成语多为四字固定结构),但它却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在人们的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一、字面含义**
我们先从字面来拆解。“闷嘴”直接描绘出一种不开口说话的状态,这里的“闷”体现出一种压抑、憋住的感觉,仿佛有东西堵住了嘴巴,不让话语顺畅地吐露出来。而“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特殊的意象。葫芦本身是一种圆润饱满的植物果实,它的外形常常被古人赋予吉祥、包容等寓意。但在“闷嘴葫芦”这个组合里,“葫芦”更多是作为一种形容对象,它与“闷嘴”搭配,就好比把人的嘴巴形容成一个紧闭着的葫芦,暗示着这个人像葫芦一样,肚子里可能装满了想法、故事或者情绪,但却紧紧闭着嘴,不愿意或者不善于把这些内在的东西表达出来。
**二、引申义与内涵**
1. **性格特征**
- 在人际交往中,“闷嘴葫芦”往往用来形容那些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的人。这类人通常不喜欢主动与他人交谈,他们可能更习惯于独自思考,在热闹的社交场合中显得沉默寡言。例如在一个聚会中,大家都谈笑风生,分享着自己的经历和趣事,但角落里的某个人就像个“闷嘴葫芦”,只是静静地听着,很少插话。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天生害羞,害怕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也可能是他们的思维方式比较内敛,觉得没有想清楚就不愿意轻易开口。
2. **态度表现**
- 它也可以表示一种消极应对的态度。当面对一些事情时,有些人选择做“闷嘴葫芦”。比如在团队合作中,如果出现了问题或者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不是积极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像“闷嘴葫芦”一样保持沉默。这种沉默有时候会被误解为默认或者无所谓,但实际上可能是内心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愿意说出来。也许是担心引发矛盾,也许是缺乏自信,又或者是在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发声。
**三、在语言表达中的运用**
1. **口语化表达**
- 在日常口语中,“闷嘴葫芦”是非常常见的。人们会用它来形容身边熟悉的人或者描述某些场景。例如:“小李就是个闷嘴葫芦,在公司里待了好几年了,都没怎么听他讲过几句话。”这样的表达简洁明了,能够让听者迅速理解所描述对象的性格特点。而且在朋友之间的玩笑打趣中也会使用,带有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不会让人觉得过于严肃或者冒犯。
2. **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 在文学作品里,“闷嘴葫芦”可以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作家可以通过描写一个人像“闷嘴葫芦”一样,来刻画出这个人物的神秘感或者是内心的复杂情感。比如在小说中,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总是沉默寡言,像个“闷嘴葫芦”,他的沉默背后隐藏着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总之,“闷嘴葫芦”这个俗语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反映了人类社会中不同性格类型的人以及不同的处事态度,同时也在我们的语言交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芒刺在背(意思解释)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解释)
- 多谋善虑(意思解释)
- 陌路相逢(意思解释)
- 想望丰采(意思解释)
- 满山遍野(意思解释)
- 掉以轻心(意思解释)
- 神出鬼入(意思解释)
- 一哄而起(意思解释)
- 色中饿鬼(意思解释)
- 自命不凡(意思解释)
- 缠绵悱恻(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意思解释)
- 孝子贤孙(意思解释)
- 一鼓作气(意思解释)
- 兵戎相见(意思解释)
- 礼坏乐缺(意思解释)
- 空话连篇(意思解释)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释)
- 公子哥儿(意思解释)
- 横七竖八(意思解释)
- 知往鉴今(意思解释)
- 信口开河(意思解释)
- 牵肠挂肚(意思解释)
- 善善恶恶(意思解释)
- 顾景惭形(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闷嘴葫芦的意思解释、闷嘴葫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风言影语 | 捕风捉影的话语。 |
离经辨志 | 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
前因后果 | 佛教讲;先前种什么因;后来就结什么果;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指事情的全部过程。 |
一时一刻 |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 |
生龙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
销声匿迹 |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
视微知着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白日见鬼 |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兵无常势 |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
喜新厌旧 | 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
毁于一旦 | 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
贫贱不能移 |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
语不惊人 |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吃不了兜着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
败俗伤风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
十恶不赦 |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
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心烦意乱 |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
满园春色 |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古里古怪 | 怪异、奇特。 |
超然绝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