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ǎoruòshān

邈若山河



邈若山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例子清·谭嗣同《致刘淞芙书》:“相违咫尺,邈若山河。”


基础信息

拼音miǎo ruò shān hé

注音ㄇ一ㄠˇ ㄖㄨㄛˋ ㄕㄢ ㄏㄜˊ

感情邈若山河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非常遥远。

近义词邈若河山

反义词近在咫尺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邈若山河”这一成语,字面含义是形容距离非常遥远,仿佛隔着高山大河一般。它出自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中,常用来表达一种距离上的遥远感,同时也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往往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疏远或是思念之情的深厚。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邈若山河”常常被用来描绘人们之间的隔阂或距离。这种距离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多的是心理和情感上的距离。例如,在一封家书或者一首离别诗中,诗人可能会用“邈若山河”来表达自己与远方亲人朋友之间的思念之情,虽然空间上可能相距不远,但心灵的距离却如同山河般难以跨越。 成语中的“邈”字,本义为遥远、久远,引申为渺茫、不可触及。而“山河”则是指自然界中的高山大川,两者结合在一起,形象地表现了那种遥不可及的感觉。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富有画面感,也充满了诗意,使得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那种深深的情感波动。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或许不常见到直接使用“邈若山河”这样的成语,但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仍然可以在一些文学创作中找到回响。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理解并运用这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语,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邈若山河”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们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停下来,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思念与牵挂。

邈若山河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邈若山河的意思解释、邈若山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不动声色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改过迁善 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自拔来归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死要面子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长夜之饮 指通宵宴饮。
笃近举远 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玉卮无当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没里没外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以弱制强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扶摇直上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粗服乱头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铁树开花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不置可否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信口开河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顾景惭形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众所瞻望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刚愎自用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出师不利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叫苦不迭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困兽犹斗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面授机宜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
跃跃欲试 跃跃:急于要动的样子。心情急切地想试一试。形容对某事情非常有兴致;急切想试试。
拆东墙补西墙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为万安计 为绝对安全着想。
条入叶贯 比喻深入精微,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