ěrshòujiào

弭耳受教



弭耳受教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弭耳:温驯的样子。形容非常听话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且等我收伏了这个贯索奴,作个引线,不怕那条孽龙不弭耳受教。”


基础信息

拼音mǐ ěr shòu jiào

注音ㄇ一ˇ ㄦˇ ㄕㄡˋ ㄐ一ㄠˋ

感情弭耳受教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指非常驯服。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成语故事:“弭耳受教”》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成语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弭耳受教”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智慧与谦逊精神的成语。 ### 成语释义 “弭耳受教”,读作mǐ ěr shòu jiào,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这句话用来形容人态度极其谦卑地接受教导或批评,就像动物遇到比自己强大者时会放低耳朵表示顺从一样。在这里,“弭”意为降低、放下;“耳”指的是耳朵;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虚心求学或者改正错误时的态度——完全开放自己去接纳他人的意见和指导。 ### 背景故事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荀林父率领军队攻打楚国失败后,被召回晋国接受审问。面对君主严厉的质询,荀林父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低下头来,表现出一副愿意聆听任何指责的模样,这便是成语“弭耳受教”的由来。虽然这个典故具体描述的是一个军事将领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但它所传达出的精神却超越了时代局限,成为后世人们学习如何正确面对批评与建议的经典案例。 ### 现代意义 今天当我们谈论“弭耳受教”时,并非真的要求大家像动物那样做出物理上的动作来展示自己的谦逊。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即无论处于何种地位,都应该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勇于承认不足之处,并且能够真诚地听取他人给予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品质对于个人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 应用场景 - 在职场上,当上司或者同事提出建设性反馈时,我们可以采取“弭耳受教”的态度来积极回应。 - 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求助于老师同学时,也应当以这样一种谦虚的姿态去寻求帮助。 - 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朋友相处时,若对方指出了我们的某些缺点,则更需要我们以平和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并改进。 总之,“弭耳受教”不仅是对古代先贤智慧的一种传承,更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美好品德之一。让我们一起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美德吧!

弭耳受教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弭耳受教的意思解释、弭耳受教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二百五 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鬼怕恶人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冰解的破 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
多多益善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如履薄冰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缘悭分浅 悭:欠缺。缘分欠缺。指与对方无缘相见
起兵动众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蠢蠢欲动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外圆内方 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动荡不定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视微知着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抛砖引玉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朝令夕改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时至运来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绊脚石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黑不溜秋 形容黑得很难看。
茕茕孑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大腹便便 便便:肥胖的样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
天下第一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散带衡门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男大当婚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牵肠挂肚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清风劲节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性命攸关 攸:所。形容事关重大,非常紧要
忘乎所以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冒失鬼 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