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shèn

明德慎罚



明德慎罚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慎:谨慎。多行恩惠,少用刑罚。

出处《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例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质帝纪》:“《书》云:‘明德慎罚。’方春东作,育微敬始。”


基础信息

拼音míng dé shèn fá

注音ㄇ一ㄥˊ ㄉㄜˊ ㄕㄣˋ ㄈㄚˊ

繁体明惪慎罰

感情明德慎罚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施政。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明德慎罚:古人的治国智慧》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留下了许多智慧和经验。其中,“明德慎罚”这一成语,便是古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之一。它不仅是对古代政治理念的概括,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宝贵借鉴。 “明德慎罚”的字面意思是指明智地施行德政,慎重地使用刑罚。这个成语出自《尚书·康诰》,原文为:“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这里的“明德”,是指通过教化、倡导道德来引导民众向善;而“慎罚”,则是指在惩罚时要审慎,不可滥用,更不能滥杀无辜。这体现了古人认为德政比刑罚更为重要的观念,同时也强调了治理国家应遵循的原则。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德慎罚”被许多君主奉为治国圭臬。汉文帝刘恒就是其中一个典范。他不仅废除了残酷的肉刑,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减轻百姓负担。这种仁政思想不仅使国家得到了稳定和发展,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而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明德慎罚”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不仅制定了完善的法律体系,还在实践中严格遵守,不轻易施加刑罚。同时,他还重视教育,大力推广儒学,以此来提升民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这些措施使得唐朝初年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当然,“明德慎罚”不仅仅适用于古代社会,在现代社会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当今社会强调依法治国,但法律不应成为冷冰冰的工具,而应当与道德教化相结合,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政府官员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民众。同时,在执法过程中也要做到公正严明,既不能放纵犯罪,也不能冤枉无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营造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总而言之,“明德慎罚”是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并主张在实施惩罚时要审慎。这一理念不仅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智慧,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治理之中,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明德慎罚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明德慎罚的意思解释、明德慎罚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同病相怜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心里有鬼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杀鸡取卵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神出鬼入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牝鸡司晨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十羊九牧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性急口快 性子急,有话就说。
十恶不赦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新官上任三把火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著手成春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心烦意乱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各行其是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升官发财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妙语连珠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匪夷所思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细水长流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壮心不已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望尘靡及 见“望尘莫及”。
金玉满堂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聪明伶俐 伶俐:灵活。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争分夺秒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首尾两端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流风馀俗 遗留的风气、习俗。
破釜沉舟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强颜欢笑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