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ujié

靡有孑遗



靡有孑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靡:无,没有;孑遗:遗留,剩余。没有剩余。

出处《诗经 大雅 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例子是故每有太古最繁之种,风气渐革,越数百年数千年,消磨歇绝,至于靡有孑遗,如矿学家所见之古兽古禽是已。(严复《原强》)


基础信息

拼音mǐ yǒu jié yí

注音ㄇ一ˇ 一ㄡˇ ㄐ一ㄝˊ 一ˊ

繁体靡有孑遺

感情靡有孑遗是中性词。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指没有剩余。

近义词荡然无存

英语All have died off.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 成语解析:靡有孑遗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人的智慧与哲学。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靡有孑遗”,这是一则充满深意的成语,它的含义和用法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 一、字面意义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靡”在这里表示没有;“孑”指的是单独存在或剩下的;“遗”则意味着遗留或剩余。因此,“靡有孑遗”的字面意思就是没有任何剩余,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 二、引申意义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靡有孑遗”往往用来形容某物被完全消灭,或者某事彻底结束,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它常用于描述战争、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或者是某种文化、传统彻底消失的情景。 #### 三、历史背景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诗经·大雅·召旻》:“靡有不吊,天降丧乱。”这里原意是指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幸免于难。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靡有孑遗”。 #### 四、成语故事 尽管“靡有孑遗”没有一个明确的故事来源,但我们可以从其使用的语境中窥见它的运用场景。比如,在描述历史上某个朝代的灭亡时,人们可能会说:“这场战乱过后,整个城市几乎靡有孑遗,只剩下断壁残垣。”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也体现了成语在传达情感方面的力量。 #### 五、成语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靡有孑遗”多用于书面语和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描述灾难后的景象或是强调某种事物彻底消亡时。例如:“洪水过后,这片土地上靡有孑遗,曾经的繁华已成往事。” #### 六、结语 综上所述,“靡有孑遗”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它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彻底的毁灭或消失。通过学习这样的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代汉语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希望通过对这一成语的探讨,大家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增添色彩。

靡有孑遗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靡有孑遗的意思解释、靡有孑遗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芒刺在背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穷年累世 形容时间长久。
泥牛入海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骄生惯养 骄:通“娇”。指娇生惯养。
取长补短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物腐虫生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户限为穿 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屈指一算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毁于一旦 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稳操胜券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巧上加巧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性急口快 性子急,有话就说。
绊脚石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度己失期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本末倒置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户告人晓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生公说法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兴高采烈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身败名裂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热气腾腾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会少离多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惴惴不安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拨乱济危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骄傲自满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脱口而出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沉鱼落雁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首尾两端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今夕何夕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