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此之甚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莫:无;甚:严重,超过。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
出处《魏书》:“损败风化,渎乱情礼,莫此之甚。”
基础信息
拼音mò cǐ zhī shèn
注音ㄇㄛˋ ㄘˇ ㄓ ㄕㄣˋ
感情莫此之甚是中性词。
用法作分句;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
近义词莫此为甚、莫兹为甚、莫斯为甚
英语It couldn't be worse.(One can expect nothing beyond thi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成语“莫此之甚”的语文讲解**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一个比较冷门但非常有意思的成语——“莫此之甚”。虽然它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被使用,但它蕴含的深意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对这个成语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在合适的场合中灵活运用。
---
### 一、成语出处与字面含义
首先,“莫此之甚”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其谁曰不然?莫此之甚也。”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还有谁能说不是这样呢?再也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
从字面上看,“莫”是“没有”的意思;“此”指代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之”在这里起到连接作用;“甚”则表示“厉害”或“严重”。所以整个成语可以直译为“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用以形容某种状况已经到了极致的程度。
---
### 二、成语的实际意义
“莫此之甚”通常用来表达一种极端的情绪或状态,强调某件事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如,当我们描述一个人犯下的错误极其严重时,就可以说“他的行为真是莫此之甚”。再如,在评价某种恶劣现象时,也可以用这个词来突出问题的严峻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多带有贬义色彩,因为它往往指向负面的结果或者不可接受的行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
### 三、如何正确使用“莫此之甚”
由于“莫此之甚”属于书面化较强的语言,它更适合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而不是随意插入口语交流。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它的用法:
1. **历史背景中的引用**
在古代文献中,人们常用“莫此之甚”来形容国家危亡、社会动荡等重大危机。例如:
- “贪官污吏横行乡里,百姓苦不堪言,祸患莫此之甚。”
2. **现代语境中的运用**
在当代写作中,这个成语同样适用,尤其是在议论性文章中。例如:
-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若继续放任不管,后果将莫此之甚。”
3. **情感表达中的夸张手法**
有时候,为了增强语气,我们也可以适当夸张地使用这个成语。例如:
- “他这次考试竟然交了白卷,真是让人失望至极,莫此之甚!”
---
### 四、与其他近义词的对比
在汉语中,还有一些与“莫此之甚”意思相近的成语,例如“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空前绝后”等。不过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细微差别:
- **登峰造极**:侧重于技艺、成就等方面达到最高水平,偏向褒义。
- **无以复加**:与“莫此之甚”类似,都表示程度极高,但后者更强调负面性质。
- **空前绝后**:主要用来形容事物的独特性和难以超越,一般不含贬义。
由此可见,“莫此之甚”更具针对性,尤其适合用来批评或警示那些令人担忧的情况。
---
### 五、总结
总的来说,“莫此之甚”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它通过简洁的四个字传递出强烈的感情和深刻的内涵。尽管它并不像“画龙点睛”“锦上添花”那样广为人知,但只要掌握了它的含义和用法,就能为我们的语言增添一份庄重和力量。
最后,希望大家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不仅要记住它们的意思,还要学会结合具体场景去运用。只有这样,这些古老而智慧的语言结晶才能真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谢谢阅读!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给更多朋友哦~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初生之犊不畏虎(意思解释)
- 默不做声(意思解释)
- 丑声远播(意思解释)
- 爱才如渴(意思解释)
- 野没遗贤(意思解释)
- 饮水思源(意思解释)
- 目不忍见(意思解释)
- 十羊九牧(意思解释)
- 风俗人情(意思解释)
- 众建贤才(意思解释)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意思解释)
- 面有难色(意思解释)
- 恐后争先(意思解释)
- 凤协鸾和(意思解释)
- 立地书橱(意思解释)
- 忙不择价(意思解释)
- 金口木舌(意思解释)
- 不宁唯是(意思解释)
- 落落寡合(意思解释)
- 在此存照(意思解释)
- 走过场(意思解释)
- 妖魔鬼怪(意思解释)
- 甘拜下风(意思解释)
- 朝升暮合(意思解释)
- 饱学之士(意思解释)
- 钜学鸿生(意思解释)
- 来因去果(意思解释)
- 行不副言(意思解释)
※ 莫此之甚的意思解释、莫此之甚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革风易俗 | 改变风气和习俗。 |
闻声相思 |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径情直遂 | 径情:任意、随心;遂:成功地满足心愿。随着自己的意愿;顺利地达到目的;获得成功。 |
隔靴搔痒 |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
防患于未然 |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
走马观花 |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
和风细雨 |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
铺天盖地 |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
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
危急关头 |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
顾影弄姿 |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
飞檐走壁 |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
缠绵悱恻 |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粗服乱头 |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举止娴雅 |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知往鉴今 |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
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
穷愁潦倒 |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形容贫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样子。亦作“羁愁潦倒”、“潦倒穷愁”。 |
驰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