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敢仰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仰:抬头。不敢抬头看。形容被对方的声势所压倒。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猿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基础信息
拼音mò gǎn yǎng shì
注音ㄇㄛˋ ㄍㄢˇ 一ㄤˇ ㄕˋ
繁体莫敢仰視
感情莫敢仰视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对方的声势等。
英语dare not look up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莫敢仰视”:从成语中窥见敬畏与威严》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成语宝库中,“莫敢仰视”是一个颇具深意且充满画面感的成语。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它,感受其背后的语文韵味。
**一、字面含义**
“莫”,在这里表示否定,可理解为“没有谁”。而“敢”则体现了一种胆量、勇气,是一种敢于做出某种行为的态度。“仰视”,本义是抬头向上看。当我们把这三个部分组合起来时,“莫敢仰视”的字面意思就是没有人敢抬头正眼去看。这种不敢直视的状态往往是在一种极度威严、庄重或者令人畏惧的情境下产生的。
**二、语境中的运用与发展**
1. **古代权势下的表现**
- 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皇帝高居于龙椅之上,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当大臣们觐见皇帝时,那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弥漫着一种令人压抑的气息。皇帝端坐不动,目光如炬,他的威严如同实质一般笼罩着整个大殿。大臣们诚惶诚恐,低眉顺眼,甚至到了“莫敢仰视”的地步。这里体现出臣子对君主绝对权威的一种敬畏,这种敬畏不仅仅源于皇帝个人的威严气质,更是封建等级制度下权力压迫的结果。
2. **面对圣贤或伟大事物时**
- 古人对于那些被尊崇为圣贤的人物,也会产生“莫敢仰视”的情感。例如孔子,在儒家文化传统里被视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世之人瞻仰孔庙,看到孔子塑像时,心中满是对这位先贤的敬仰之情。在他们眼中,孔子的形象是如此高大,仿佛站在道德和智慧的巅峰,人们只能怀着谦卑之心,不敢轻易用平视或者俯视的目光去看待他。又如面对巍峨的高山,古人认为山岳是神灵居住之所,具有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当人们站在山脚下,抬头望着那直插云霄的山峰时,那种雄伟壮阔带来的震撼使得人们“莫敢仰视”,在大自然的伟大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内心的敬畏油然而生。
**三、背后的文化内涵**
1. **敬畏意识的体现**
- “莫敢仰视”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畏意识。这种敬畏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一种对高于自身存在(无论是权力、道德、自然等)的尊重。在古代社会,这种敬畏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让人们遵守规则。从家庭到国家,从个人修养到社会风尚,敬畏之心都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例如在家庭中,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就包含着类似“莫敢仰视”的态度,虽然并非是恐惧意义上的不敢直视,但体现了对长辈身份地位以及品德学识的敬重。
2. **等级观念的影响**
- 该成语也反映了古代社会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不同等级的人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威。下级在上级面前必须表现出谦卑恭顺的态度,“莫敢仰视”便是这种等级差异在外在行为上的直观体现。这种等级观念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成为古代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摒弃了不合理的等级制度,但成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思考。
总之,“莫敢仰视”这个成语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社会的种种现象,让我们透过这四个字,领略到古人对待不同对象时复杂而又微妙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意识的独特魅力。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归心如箭(意思解释)
- 临危受命(意思解释)
- 性急口快(意思解释)
- 自命不凡(意思解释)
- 黄雀衔环(意思解释)
- 拔茅连茹(意思解释)
- 善游者溺(意思解释)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释)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释)
- 倒裳索领(意思解释)
- 经史百子(意思解释)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释)
- 如痴如醉(意思解释)
- 欺人自欺(意思解释)
- 乐以忘忧(意思解释)
- 万变不离其宗(意思解释)
- 丰功伟绩(意思解释)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释)
- 扣人心弦(意思解释)
- 为虎作伥(意思解释)
- 走过场(意思解释)
- 面授机宜(意思解释)
- 踵趾相接(意思解释)
- 除恶务本(意思解释)
- 一目十行(意思解释)
- 一棍子打死(意思解释)
- 好来好去(意思解释)
- 尔虞我诈(意思解释)
※ 莫敢仰视的意思解释、莫敢仰视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照单全收 | 指按照礼单的数目全部接受。 |
奔走相告 | 奔;走:跑。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 |
释车下走 | 释:放下,放开。下车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静。 |
冷若冰霜 |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
处之泰然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
陌路相逢 | 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
暴发户 | 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 |
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
九霄云外 |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
十全大补 | 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 |
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
空口无凭 |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目不斜视 |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
女扮男装 |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 |
进谗害贤 |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奇货可居 | 奇货:珍奇的货物;居:囤积。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高价售出。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 |
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安闲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短寿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