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ānzhīzhèng

蒲鞭之政



蒲鞭之政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蒲:香蒲。以香蒲作鞭子,柔软不能伤人。比喻官吏施行宽厚仁慈之治。

出处南朝·梁·江淹《为始安王拜南兖州刺史章》:“臣职右南阳,谢蒲鞭之政。”


基础信息

拼音pú biān zhī zhèng

注音ㄆㄨˊ ㄅ一ㄢ ㄓ ㄓㄥˋ

感情蒲鞭之政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仁治。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蒲鞭之政:古时的一种治理方式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汉语文化的瑰丽画卷之中。其中,“蒲鞭之政”便是这样一个充满深意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政治家的智慧与仁慈,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蒲鞭之政”最早出自《后汉书·循吏列传》,原句为“以蒲为鞭,示不欲杀也。”这里的“蒲”,指的是蒲草,一种柔软而坚韧的植物;“鞭”则是指鞭打。整句话的意思是用蒲草制成的鞭子进行体罚,以此象征着统治者不愿使用严厉手段来惩治百姓。这实际上是一种较为温和的刑罚方式,旨在通过轻柔而非暴力的方式来警示和教育民众,使其知错能改,从而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 这种做法的背后,蕴含了古人对于人性本善的信念以及“德治”思想的推崇。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古代许多明君贤臣都主张以德服人、以礼治国,认为过于严苛的法律制度和惩罚措施会伤害到民众的心灵,甚至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因此,“蒲鞭之政”成为了他们推行的一种理想化的治国理念,希望以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的国民。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蒲鞭之政”也有其局限性。毕竟,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来维护,完全依靠道德教化而不辅以适当的法律约束,可能会导致某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因此,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更倾向于将道德教育与法制建设相结合,既强调人文关怀又不失公正原则,力求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总而言之,“蒲鞭之政”这一成语虽然源自古代,但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去思考和借鉴。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对个体尊严和情感的尊重,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民众的感受,努力构建一个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社会环境。

蒲鞭之政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蒲鞭之政的意思解释、蒲鞭之政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音信杳无 没有一点消息。
期颐之寿 期颐:百年。高寿的意思。
孤身只影 形容孤单一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又红又专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杨柳依依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喟然长叹 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明争暗斗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牝鸡司晨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兢兢战战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畏惧的样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快心满志 见“快心遂意”。
主明臣直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敷衍了事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正人君子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大张旗鼓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急功近利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无关紧要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材雄德茂 指才德杰出。
短寿促命 短命早死,要命。
胡支扯叶 见“胡枝扯叶”。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坐以待毙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扣人心弦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薪尽火灭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可有可无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
屦及剑及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