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ngběnjiéyòng

强本节用



强本节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例子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史记 太史公自序》)


基础信息

拼音qiáng běn jié yòng

注音ㄑ一ㄤˊ ㄅㄣˇ ㄐ一ㄝˊ ㄩㄥˋ

繁体強本節用

感情强本节用是褒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开源节流

英语step up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ut back on expense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强本节用:节俭与发展的智慧》 在浩瀚的中华成语宝库中,“强本节用”这四个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也为我们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它出自于《荀子·天论》,原文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这句话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之间的关系,深刻反映了古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强本”即加强农业基础。中国古代是一个典型的农耕社会,农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在。因此,只有农业强大了,国家才能富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这强调了农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提醒我们,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 “节用”则是指合理使用资源,避免浪费。古人认为,即便自然资源丰富,如果不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也会很快耗尽。因此,必须倡导节约精神,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深远意义。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强本节用”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将“强本节用”结合到现代语境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既要注重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又要树立节约意识,合理配置资源。例如,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时,一方面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追求豪华配置而造成资源浪费。此外,还可以借鉴古代水利工程管理经验,建立健全水资源分配机制,确保农业生产用水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 总之,“强本节用”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指引。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都在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而“强本节用”的理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

强本节用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强本节用的意思解释、强本节用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非同小可 小可:寻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手下留情 下手处理事情时;留些情面;不把事做绝。
识文断字 知晓文字。
畏缩不前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一钱太守 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
无妄之灾 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
一塌糊涂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心里有鬼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拂袖而去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薄暮冥冥 薄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时天色昏暗。
罄竹难书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不治之症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不能自拔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一条龙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香火姻缘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一窍不通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心上心下 形容心神不安。
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散言碎语 犹言闲言碎语。
白云苍狗 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迷离惝恍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众所瞻望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伸手不见五指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无计可施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光怪陆离 光怪:奇异的光彩;陆离:色彩繁杂。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转弯磨角 见“转弯抹角”。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